《听·见林俊杰》是一部电影纪录片,记录了亚洲唱作天王JJ林俊杰的音乐创作过程和演唱会幕后的故事。这部电影历时455天,累计14400分钟,完整记录了他在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音乐制作过程,以及2013年至2015年的《时线》世界巡回演唱会的感人幕后故事。观众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听”到音乐的幕后制作全貌,同时也“见”到了林俊杰鲜为人知的一面。
这部电影不仅是记录了JJ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程,更是献给所有音乐人和对音乐热爱者的纪录片。它是首部最完整揭露华语流行音乐制作过程的电影,每一个音乐制作环节都将被全面公开,破除了大众认为流行音乐就是泡泡糖音乐的迷思。观众可以从中看懂其中必须蕴藏的居心和专业,也能听懂流行音乐为何能被永久传唱的原因。
这部电影还包括了难得一见的国际级音乐大师的分享课程,如Jason Mraz、Richard Furch、Brian Gardner、许环良、吴庆隆、C.Y.Kong等。他们将在纪录片中分享他们宝贵的音乐制作经验,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艺术。
林俊杰身上一直有很多标签,人们说他有动人的声线,有天生的作曲的才华,但是在这部纪录片里,他告诉我们:他从来就只是他自己。
这部纪录片里,林俊杰通过制作《新地球》这张专辑的过程让观众了解到了一个身兼制作人和歌手的他。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更优质的音乐全世界跑,我们也看到他在音乐上接近苛刻的态度。很多人说看到了他的成长,但是我看到的是他一直以来都不曾改变的认真与执著。他的成长在演唱上,在制作专辑上,但他的初心一直不曾改变。
我们可以很欣喜地看到华语乐坛有这样才华横溢的歌手,但是这种歌手的未来也让我们担忧。林俊杰不靠脸,完全靠才华在小鲜肉横行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来,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这让我想起最近很红的薛之谦来。薛之谦的歌深情款款,而且包办了词曲的创作,是新一代的创作型歌手。但薛之谦自己也曾说过他是靠段子走红的,他是人红了以后歌才红的。在新浪微博的内地明星势力榜上,红成这样几乎人尽皆知的薛之谦还是比不过鹿晗。这种名次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回到这部纪录片上来,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林俊杰这一路走来的辛酸。关于他失声一百天的事情,作为歌迷,我们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是我们看到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我还记得他在刚刚恢复的时候上节目,眼里俱是掩不住的欣喜。即便是后来的访谈,他提起这件事也总是感慨颇多。到了这部纪录片里,我很高兴他看到了这次事件对他而言的意义,他看到了音乐对他的重要性,他开始将音乐融入自己的身体,他努力地用音乐去表达出一个自己,但很可惜的是,他尽力表达的,是大众喜欢的那个林俊杰。可能是《西界》这张专辑打击了他和他的制作团队,他小心翼翼地在听众的口味范围之内寻求突破。没错,可能有人要说他固步自封,说他不敢突破,一味投听众所好,但我要说的是,在现在这样歌手泛滥的时代,突破自己是极其危险的事。听众的口味千变万化,一旦你表达出的自己与他们的感觉不符,他们大不了不听你的歌,而你要失去的就是大批大批的听众,然后专辑慢慢滞销,到最后歌手慢慢过气。对于像林俊杰这样把唱歌做音乐视为生命的人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要追求自我,就一定要接受“难红”的现实,这也是民谣歌手们的悲哀。所以林俊杰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去表达自己。我们也可以看到《新地球》里他的突破:擅长抒情歌的他开始演绎像《checkmate》《新地球》这样快节奏的歌,也把自己的心声在《生生》《水仙》里表达出来,这种歌曲的推出甚至让我感动的想落泪。
在《新地球》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合作。他和郑容和合唱,和Jason Marz合唱。在作词方面,他找来林夕和方文山这样的金牌词作者来助阵,也可见他的用心。关于他歌曲的词,因为他是新加坡boy,所以中文不是很好的他的大部分词创作都交给了别人。林秋离、林怡凤、王雅君是他经常合作的对象,但我不得不说,他们的词真的与林俊杰的曲有些差距。拿《可惜没如果》和《生生》来对比,两首都是抒情慢歌,前者林夕作词,后者林怡凤作词。其实客观上来说,《生生》算是林怡凤比较成功的作品了,但是其中诸如“生生不息你和我”这种歌词还是有比较生硬的感觉,比起林夕“假如把犯得起的错,能错的都错过”实在是相形见绌。希望林俊杰的词作者们在词的创作上能提高自己,达到能与曲相同的程度上来。
总而言之,这部纪录片的确是林俊杰心声的表露,同时也为中国音乐纪录片做了个良好的开端。希望老林注意休息,像认真对音乐一样认真对自己。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