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孤影

柏林孤影

662

    9.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柏林孤影

    《柏林孤影》是一部由法国导演文森特-佩雷斯执导的影片,涵盖了剧情、传记、历史和战争等元素。佩雷斯作为一位跨界导演,在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红极一时,主演了许多经典作品,如《芳芳》和《玛戈皇后》等。他早早展现出了导演的才华,1992年和1999年,他的两部作品入围了戛纳国际影戏节的短片单元。2002年,佩雷斯执导了长片处女作《天使的肌肤》,并在2007年又执导了《机密》。《柏林孤影》是佩雷斯的投资范围最大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入围A类国际影戏节主角逐单元。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的柏林。工人阶级夫妇奥托和安娜将他们唯一的独生子送上战场。不幸的是,儿子在激烈的战斗中丧生。这对夫妇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纳粹党的极权统治。很快,他们的行动被发现,受到了盖世太保的追捕和威胁。这部以小视角回响大主题的二战题材影片吸引了许多重量级明星的参演。曾凭借《霍华德庄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英国演技派女演员艾玛-汤普森,在片中饰演一位伤心的母亲;而曾凭借《杀手没有假期》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布莱丹-格里森则扮演坚强的父亲。此外,曾在《再见列宁》中大放异彩,并以《极速风骚》惊艳好莱坞的丹尼尔-布鲁赫也将在影片中与两位老戏骨同台飙戏。

    评价一部电影,第一要做的应该是清楚电影载体的概念。

    本片故事是在103分钟的时间框架里展开,而不是那600多页的纸上原著。强行评价电影没有小说细致,总有点欲加之罪的味道。

    如果将所有原著都挖出来和它们跨平台的衍生品对比,将会没有一个逃得掉大众槽点。

    谁会啃玉米的时候吐槽没有原版玛雅味?谁会吃披萨的时候抱怨没有丝路感。

    观众欣赏跨平台衍生作品,体验的是那种不落窠臼的惊喜。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复制。

    单说电影本身,用的是淡雅手法,勾勒出留白式的人性延生感。喜欢大红大绿,左手金镯,右手鸡油黄的乾隆派观众可能会觉得导演手轻了,不过瘾。

    但是结合昆格尔夫妇干的事,用淡雅手法显然更适合一些。底成平民用悄悄发传单的方式反抗纳粹。不仅傻,还挺诙谐。如果停下来仔细回味,便能体会出一种温水煮蛙的强大震撼。像一杯回味深长的清茶。

    柏林街头一对笨拙的身影,像刚入行的小偷一样胆怯而倔强地散播小卡片;一个机智的警探,抽丝剥茧地分析作案源头。从戏剧角度来说导演没有讲好这样一个精彩刺激的猫鼠游戏。确实是技法上的失败。但是文森特的避重就轻却勾勒出了纳粹铁幕下那种碾压人性的压抑。

    虽然没有像原著那样打造一个纳粹柏林浮世绘。但是浅尝即止地用犹太大妈、法官邻居邮递员夫妇、傻白希特勒少年、可怜可恨的地痞等角色,茶馆式地为主角夫妇做性格加持。

    整个影片简直就是一幅罗伯特·雷曼的《大雪荒山图》。大量脑补式的气氛表达让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德国社会细思极恐。

    领导在车间里做动员演讲,为了帝国早日结束战争,大家在后方要加大产量,为战争做贡献。当观众以为他们要生产啥威猛武器的时候,却发现背景画面里是一口一口的崭新棺材。

    邮递员老公满怀荣誉地向警探展示儿子照片,照片里出现的是一个青年士兵的笑脸,手上捏着一具波兰小女孩的尸体。

    轻描淡写,震撼非凡。

    艾玛和格里森的表演拿捏的恰到好处,多年老夫妻麻木的生活,随着危险的加深逐渐升温。每一步的情感变化都表演得淋漓尽致。

    对警官的一句“请不要牵连”。

    夫妻间法庭上的相视一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布鲁赫的警官,演出一种无视政治踏实本分的士大夫精神,当他向权势妥协后那种自卑,反向烘托出昆格尔夫妇倔强的人格魅力。也同时合理铺垫最后那句“我看过全部卡片”的敬佩。和“除了18张”的职业挫败感。

    美术下灰暗的柏林,内敛演绎的人性,加上往事化的配乐营造出强烈的压抑感。

    用淡雅手法讲诉小人物不畏强权的故事,反而比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方式更有力量。

     柏林孤影剧照-图片

     柏林孤影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