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布朗》是一部结合了剧情、动作、惊悚和犯罪元素的电影。故事围绕着70多岁的退休军官哈里·布朗展开。在妻子去世后,哈里独自生活在一个贫民窟周围的小公寓里。这个地区充斥着街头打斗、毒品交易和肉体买卖的活动。哈里的好朋友莱昂纳德经常被这些地痞骚扰,最终甚至被暴力杀害。
女警官弗兰普顿和她的下属努力调查这起案件,但由于证据不足,他们不得不释放凶手。看不下去的哈里决定自己上阵,为莱昂纳德报仇,清除这些地痞。
《哈里·布朗》获得了2010年英国《帝国》影片杂志评选的最佳英国影片、最佳惊悚片和最佳男主角(迈克尔·凯恩)提名。同时,导演丹尼尔·巴伯也获得了伦敦影评人协会最具突破性的英国影人提名。
很喜欢这个电影的海报,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才想起是跟《人咬狗》的海报类似。把主角头部过度曝光的处理很聪明,这样你可能以为海报里拿枪的那个人是杰森•斯坦森式的新英格兰硬汉。而很难与迈克尔•凯恩这个已经快80的老头联系在一起。而其中的讽刺意味是很有趣的。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会想起很多电影,《死人的鞋子》、《出租车司机》、《复仇》、《处刑人》、《勇敢的人》等等等等,以暴制暴这种题材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好在老百姓心里总有股怨气,拍得再多也不会嫌烦。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英国的电影就跟英式摇滚一样,很干脆,也很硬气,不会拖泥带水,开头那段伪纪录片很快就把观众带进剧情。随着一枪爆头,很直白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充满疯狂和暴力的地方,这帮小崽子总会突然干出些过分的事,不会让你有任何准备。所以,要想在这里安静的生活,只有继续容忍;或是,改变它。
主人公的出现仿佛把我们从上一个暴力世界拉回来,缓慢的生活节奏,寡居的老人,每天和老伙伴下下棋。很安然的样子,彷佛并没有什么街头暴力存在。这时候,危险一直是藏在下面的。只有一些小暗示,像酒吧里的贩毒小子,楼下几个砸车的少年,都像一根燃起的炸药引线,暗示着危险的来临。而当老伙伴莱昂纳德在洗手间抽出刀说自己再也忍不住的时候,一直被盖住的危险终于显露出来。老哈里•布朗从事不关己少生是非的立场,逐渐被推到了矛盾的中心。最好的朋友被害死,因为这帮小子占着地下道而无法见妻子最后一面,这些损害到切身利益的事件使他已经无法再做一个局外人,而心中存有的正义感也逐渐升腾起来。于是,复仇开始了……
影片吸引人的地方当然不是那个烂大街的复仇故事,而是迈克尔•凯恩饰演的这位老退伍兵,如果是个壮汉复仇的故事,那这个电影也就弱了很多。很多人说这个电影像东木头的《老爷车》,不过我到想起他的另一部电影——《不可饶恕》。在我看,《哈里•布朗》并不是一个讲青少年犯罪或以暴制暴的电影。而是一个讲男人的电影,讲男人的忍、讲男人的友情。男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不再是一个愣头青,不再热血冲头,以暴力解决一切。成熟的男人懂得忍让,懂得三思而后行。哈里•布朗就是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快80岁的孤独老人,生活在这种混乱的贫民社会,不忍又能怎样呢。而一切的爆发来自好朋友的被杀害,且正义无法伸张。哈里•布朗则像《不可饶恕》里的东木头一样,开始了男人的复仇之路。
影片最精彩也是最重头的戏应该是哈里•布朗去找毒贩买枪那场了。整场戏很克制且力道十足。因为这场戏是哈里从心里转变到行为转变的重要过度,所以导演在这场戏上也是颇费心思,用了很大一段时间描写哈里和毒贩的对峙,从哈里进屋到双方开枪互杀,整个场面都是表面平和,却危机暗涌。毒贩的每一个动作,都为这场戏增加一分紧张。而老头迈克尔•凯恩不愧是名优秀的演员,表面平和甚至有些惊慌的他,内里却压着一股凶狠,所以当他拿刀扎向那个毒贩的手,并拿枪追击另一名毒贩的时候,我在心里也跟着应和:“没错,这老头能干出这种事!”
没在英国住过,不知道伦敦郊区是否真的像电影里说的那么乱,不过从这两年看的几个英国电影,比如《这就是英格兰》、《寻找埃里克》这些来看,伦敦也绝对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其实想也能想到,这个世界,只要有年轻人,就没老头子们安生的时候。就像老哈里•布朗说的,在北爱,人们还是为点什么而战。而在这里,暴力是没来由的,也许只是种娱乐。就像男校频发的暴力事件一样。小青年身上过量的荷尔蒙如果不找个正确的途径释放出去,就只能靠暴力来发泄自己了。再加上这又是贫困社区,穷山恶水民难免不刁,这就更加合理了。而警察的无作为也进一步促成了平民英雄的诞生。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饰演的女检察官,代表了理想法律状态下的思想。当然了,既然是理想状态,也就是不存在的状态,很多事情并不是单凭规则就能解决的。否则哈里的老伙伴也就不会死得不明不白而让凶手逍遥法外了。规则的漏洞让人期待规则外的英雄,就像超人、蝙蝠侠四处跑一样,这些不被法律认同的英雄能如此受欢迎,正是民众对现状及规则不满的另一种表述。
作为导演丹尼尔•巴伯的第一部长片处女作,他想说的很多,青少年犯罪,贫富问题,警察局的官僚作风,青少年犯罪的本源,以及老人的问题等等。甚至他想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动作片,不过迈克尔•凯恩岁数实在太大了,玩不了那么多花活。只能缩减动作场面,增加内心戏。好在这么修改了一下,要不当整个影片50%的时间都是迈克尔•凯恩这个白毛老头拿枪漫天飞的时候,那将是何等离奇的场景。虽然如今的处理被很多人说成前半段节奏过慢,铺垫过多。但我倒觉得这样很合理,一个老头,已经快80了,即使他是海军陆战队的退伍兵,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就是普通老百姓,如果不给与足够的事件冲突和情绪积累,老头子的复仇行为都是不可信服的。
确实,电影还存在很多问题,太多其他片子的影子在里面,有些情节处理的也太简单,尤其那个结尾,几乎影片所有角色都集中在了同一场景——即酒吧,然后砰砰砰砰几枪,几个矛盾就都解决了,这种处理方式总让人感觉导演在图省事。倒未必说这个结尾不合理,只是觉得不精彩。其实可以更用心些些的。
看评论里有人想了个更黑色的结尾,说是“Harry走进隧道,一声枪响。预示罪犯还未铲除,警察局长的前面一番义正言辞都是废话。”想法不错,确实更黑色了。不过我觉得还是用现在这个结尾吧。电影拍得再黑色,也不如现实操蛋,还是给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点希望吧!即使是在电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