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色

肤色

414

    10.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肤色

    《肤色》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短片,讲述了在美国小镇一家超市的付款通道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故事开始时,一个黑人对一个10岁的白人小孩微笑,表达了善意的举动。然而,这个简单的行为却被曲解,引发了帮派之间的抵抗。观众在这个过程中会思考种族问题以及人们对于肤色的偏见。

    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紧张的节奏,展现了人们对于肤色的误解和偏见是如何导致不必要的冲突的。同时,影片也揭示了种族问题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现实。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引发的思考所震撼,同时也会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偏见进行反思。

    电影以令人惊叹的结局收尾,让观众对于种族问题和人们对于肤色的偏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肤色》是一部短片,但它所传达的信息却是深入人心的。它通过简洁而强大的故事,让观众深刻地反思和思考。

    总的来说,《肤色》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短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和紧张的节奏,让观众对于种族问题和人们对于肤色的偏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部短片值得一看,它会让观众在思考和反思中得到启发。

    这部短片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才之作,它把人们内心隐约一直想说却说不出来的东西,以一种简单直接的方式说出来,或者应该说是“吐出来”,在你眼前爆炸。

    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本质上都只是人,歧视只是人们自己加诸的桎梏,这点大家已经看得很明白,我就不多说了。

    我关注的是克里斯蒂,也就是那个白人小男孩的母亲,因为她代表的是大多数人。

    正如我们,往往只是在新闻里、电视上、手机里看到黑人与白人之间爆发的种族冲突,很少亲身去参与这样的暴力冲突;短片中的克里斯蒂也是一样,她旁观了整个事件,几乎没有采取任何与暴力相关的举动,但实际上,她是在助纣为虐。就像沉默的大多数一样。

    克里斯蒂很爱她的儿子,一直很想保护他,在他父亲试图让他射击西瓜时,在他们饭后讨论到“冲浪”时,都能看出她的不安与保护欲,但她有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呢?没有。虽然她看到孩子拿枪时很不安,虽然她在听到儿子问能不能冲浪时直接说了不能,但最后男孩都跟随父亲做了这样的事情。尽管她试着阻止过,尽管父亲可能是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带儿子去“冲浪”,但她在事后也并没有批判或者惩罚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危险举动,让儿子意识到不该这样做了。

    克里斯蒂为什么这样纵容他们呢?因为她得到了好处。

    在儿子开枪射击西瓜后,她得到了美元作为回报,这点回报带来的快乐压下了她心中对于儿子开枪的不安;在儿子与伴侣讨论是否需要冲浪时,她虽然立马说了不许,但在儿子表现出沮丧并且立即看向父亲,伴侣也表示出隐约的不悦和要求时,她就做了隐形的让步,要求他们二人收拾碗筷,作为冲浪叛逆的补偿,也就是默认了他们可以去冲浪,在儿子冲浪后还表扬了他。

    儿子因此看到了什么呢?

    “妈妈不许我做很多事情,但实际上爸爸允许了我就可以做,并且做了之后妈妈其实也很高兴,所以妈妈说的话可以不听,爸爸说的话才作数,爸爸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在爸爸对黑人出言不逊时,我虽然很不安,但爸爸怎么可能是错的呢?妈妈虽然试图阻止爸爸冲过去,但妈妈说的和做的都是无用的,所以我还是学习和相信爸爸吧。”

    这就间接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直接导致他死亡的,是他自己。是他教的儿子开枪,是他教的儿子仇恨黑人。他是那个放纵儿子犯罪的人,她则是那个纵容儿子犯罪之人。如果她当时及时阻止了伴侣教导儿子开枪,如果她在儿子冲浪后严格批评了他,并且严格命令他们不再在这样做,也许还有关禁闭或者扣零花钱这样的惩罚,那么儿子也许不会那么不把她的话当回事,也许他会在父亲闯入家中时听从母亲的话躲在床底,避免悲剧发生。

    然而结局你们都看到了,他杀了他的父亲,因为父亲(曾经)的教唆与母亲(曾经)的纵容。

    很多时候,沉默的大多数,其实就是在无声地纵容罪行,因为看似与我们无关,反对罪行看似无法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

    当我们在新闻评论区或平时的讨论中看到了仇恨言论却不反驳,在现实中目睹了恶行却不揭发不反抗,甚至还为那些发出仇恨言论的人点赞时,我们就是在纵容。这样的纵容,会导致许多人认为恶行反而是对的,善行反而是错的;会导致在恶行即将发生时,没任何善意能够阻止它,没有任何人出来阻止它。

    如果说黑人与白人之争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够贴切,那么对于穆斯林的误解就普遍存在与我们身边了。不管一个人信仰什么样的教派,ta本质上就是一个人,一个直立行走的哺乳动物,与我们的本质没有一点不同。如果汉族人围上面纱,那么看起来也与穆斯林没什么不同。正如汉族人中也有罪人,穆斯林中也有罪人,我们都不能以一部分人来概括所有人。但“不能以偏概全”这个已经说得快把人嘴皮子磨破的简单道理,还是阻止不了国内甚嚣尘上的反穆言论,谈绿色变。相关的新闻与话题讨论里,不乏激进之声,然而反驳他们的人却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支持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认为因为与己无关,反驳他们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这不就是与克里斯蒂相似吗?没有好处的事情平时不做,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就难了。现在穆斯林是少数,谁知道哪天我们是不是少数呢?谁知道我们会不会也在被“以偏概全”呢?

    在互联网暴力普遍存在的当下,想要畅意直言,想要直抒己见,想要说出那逆耳的忠言,是多么难,又是多么有价值啊。

    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数,因为那是在助纣为虐。

    跟朋友@纽扣讨论了剧情之后,我的一个疑问解开了,补充在这里。

    我的疑问是:为什么短片要以父亲给儿子理发作为切入点?

    朋友回答:身体发肤,可能是因为头发和皮肤都属于身体吧。

    这个回答点燃了我的思维火花。

    是的,头发和肤色一样,都属于外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发型的效果虽然没有改变肤色那么极端,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改变了人们对这个人的印象。父亲为儿子改变发型,也为下文父亲被迫改变肤色埋下伏笔。双方印象的转变,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子的肤色是父亲与母亲共同给予的,但发型是父亲给予的,接受了符合父亲审美的外观,也意味着儿子完全按着父亲期望的道路发展,儿子口无遮拦反而受欢迎的玩笑与跟着汽车上的音乐一起合唱都证实了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父亲一手打造了自己的死亡。

    还有,父亲选择亲自为儿子理发,一方面是体现父子间全然的信任和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父亲的控制欲与排他心理。他不仅有意无意地控制和安排儿子的命运走向,连儿子的发型和审美取向都必须在他的掌控之中。这又凸显了一个问题:家锁。

    家人的爱如果建立在彼此尊重对方自由和独立的前提上,就是安全的;如果是建立在牢牢的掌控和不对等关系上, 就变成了有害的家锁,想要把家人用爱牢牢缩在掌心中,然而这样往往有窒息的风险。这点在中国父系社会也很容易找到共同点,掌控欲过于强势的爱,很可能埋藏危险的后果。

    先从剃头讲起,父亲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如果手不够稳的话很可能会刮伤儿子的头皮,剃刀也未必经过妥帖的消毒,但出于掌控欲,他选择自己动手。他们玩的冲浪游戏也很危险,更别提冲浪的过程中还要儿子举起手来表示加速,但父亲却全然自信、儿子盲目信赖、母亲阻止无效,甚至还在超市里和儿子用购物车玩赛车游戏,在父亲的掌控下,三人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家锁,看似无比幸福,却无视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危。家,锁住了幸福,却错误地建立在危险的悬崖上,摇摇欲坠,粉身碎骨。

    可见任何控制、排斥、歧视,无论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都是危险且害人害己的。

    因为回复我的评论大部分都与穆斯林有关,在进行了无数次循环往复的辩论后,我认为有必要把几个争议点直接在影评中总结出来,避免有感而发之人浪费力气发同样的内容。

    争议点1.我见到的穆斯林跟你见到的不一样,我见到了暴力的穆斯林,所以我们应该反对他们。

    回复:的确,可能在你见到的是暴力者,我见到的都是和平者,但这恰恰说明了穆斯林群体中存在着不一样的人群,不能以偏概全,以暴力者的行为作为理由否定这个群体和宗教。

    争议点2.我知道有和平的穆斯林,我们还能成为朋友和平相处,但这不代表我们不应该警惕他们啊。

    回复:谁都知道应该警惕暴力的人!不管是汉族人还是穆斯林还是佛教徒,都可能出现暴力伤害他人之人!这些人都应该警惕!这还用你说吗?!问题在于,为什么只强调要警惕穆斯林?为什么要强调暴力者的穆斯林身份?!暴力者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儿子或女儿,那么为什么不强调要我们警惕全天下的孩子呢?!

    因为你们恐惧的其实就是这个人的身份——“穆斯林”。你们对这人可能有了解,但你们对这个信仰没有了解,不了解就是恐惧和排斥的起源,正如我们自然而然会对陌生人抱有警惕之心一样,一旦你了解了这个人,就会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了,正如你如果跟他们成为了朋友,就会发现也没什么可怕的,不过就是一个人罢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宗教魔鬼。

    我发言的重点在于,在大家都表现出了对穆斯林的恐惧和排斥时,我们应该发出的声音是理性和包容的;在大家强调暴力时,我们应该发出的声音是和平的。

    在社交媒体上,每个人都在扮演这部短片中的角色,强调他人暴力的,叫嚣着以暴制暴的,是片中的白人父亲。因为以暴制暴而受害,反过来用暴力报复的,是片中的纹身师们。对于暴力袖手旁观的,是片中的克里斯蒂。里面唯一缺少的角色是谁呢?就是试图理性调和和解决问题的人,一直没有出现的警察也强调了这个身份的缺席。

    如果你对穆斯林中的暴力者怀有恐惧,我完全理解并且认同反对暴力,但反对暴力的方式不应该是语言攻击,这相当于网络暴力,本质上也是在以暴制暴,像片子的结尾一样,不会有好结果。我们需要成为的,就是这个调停者、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在网络暴力事件发生时,我们阻止暴力,让施暴者得到惩罚,让无辜者不受牵连。这意味着,强调穆斯林中和平者的身份而不是一昧强调暴力,组成穆斯林与汉族人的相互理解认同而非加剧隔阂。

    在最后,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未来,你想看到的是无论什么人种都没有隔阂地在一起愉快生活,还是不同信仰和肤色的人群相互排斥和怒骂,永远争端不休,血流不止?

    如果你选择前者,那么就选择理解和理性发声,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少谈一点别人的缺点,因为这些谈得已经够多了。如果你选择后者,那我们没什么好谈的,因为我不打架。

    我突然想起一个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想在评论中痛斥穆斯林的人,你们还记得这个名字吗?是共和国,不是共战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们为了这个名字付出了战争和鲜血的代价,不是为了战争和内斗的延续,而是为了共和。你们痛斥他人为的是什么呢?

     肤色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