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

下班后

962

    3.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下班后

    《下班后》是一部兼具喜剧和惊悚元素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保罗下班后去餐厅宵夜的时候,他遇到了神秘的女子玛西。玛西留下了电话号码,并介绍了与自己合租的女雕塑家琦琦。保罗决定拨打玛西的电话,希望能够有一段艳遇。然而,玛西家中的杂乱和她的喋喋不休让保罗无法得逞。

    在保罗急于回家的时候,却卷入了一系列麻烦。他与酒吧老板、酒吧女招待、朋克青年、两名窃贼、开冰激凌车的女青年等等人纠缠不清。似乎在这个夜晚,所有人都在妨碍保罗回家。其中,富兰克林和玛西的神经质体现成为了保罗无法忍受的因素。

    《下班后》获得了1986年戛纳影戏节最佳导演奖和1986年独立精力将最佳导演奖。这部电影通过喜剧和惊悚的元素,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一夜之间遭遇各种麻烦的故事。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角色的纠缠和情节的发展,让观众既笑出声,又紧张不已。《下班后》是一部充满趣味和紧张的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下班后》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白领保罗身上,开头办公室里的配乐是理性、优雅的《G弦上的咏叹调》,然而保罗心不在焉,循规蹈矩的工作没能燃起他对生活的热情。他下班后以标准的小资路子——带着《北回归线》去咖啡厅一脸忧郁地读,八成在暗自盼望着一场浪漫的邂逅,若有女人上钩,他便将或许是准备已久的台词背出来,以显示自己的逼格之高。

    在保罗的幻想里,他将会带着绅士风度与这位能和自己畅谈文学的玛西女士度过销魂的一夜。但是在他出租车上丢了20刀——钱:作为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占有一席之地的符号凭证,之后,他就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进去了一个荒诞的底层/边缘人的世界里面。

    首先是玛西,她是个比保罗想象中还“复杂”得多的女人,她(以及后来的餐馆的女招待)都向保罗(保罗的着装打扮正象征着理性、安全的小资产阶级身份)发出求救信号,然而保罗只是表面上耐心倾听了她们不幸的遭遇,但其实他却在害怕着她们,一心想着尽快回到自己那个安全、干净的家里。保罗的洁癖在对女性身体的态度上有最佳的体现:当她帮玛西的室友琦琦按摩时,他的夸奖是“你有漂亮的身体”,而琦琦的回答是“是的,没有奇怪的伤疤”,而在玛西的房间里看到《灼伤治疗手册》里恶心的伤疤时,他才下定决心要离开她(他把话题兜回“我要来这里拿纸镇”上,原来这只是一个约炮的借口)。皮肤在这里承载着浓厚的道德含义,或许保罗尚且能接受她的经历(当然是以否定的方式去接受——“管它呢,反正我看不到,可能不是真的”),但看到她的不幸的“外化”时,给了这洁癖者致命一击。

    之后遇上的两个女性对保罗的态度都是相似的,热情地帮助他,也希望他把自己从痛苦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但遭受到男主角的呼衍了事,甚至冷漠和粗暴的回应后,玛西选择了自杀,而招待女和冰淇淋女利用的是她们在这块领地里的优势对保罗展开了复仇——污蔑他是小偷,号召人马去抓他。这也许也是白领和中产阶级对底层女性的幻想:她们的热情和诱惑总是伴随着对他们过度的索取,她们是“野蛮”和危险的。他们一方面想从她们身上发泄白天的压抑,另一方面又想与她们保持距离,以免坠入她们的世界里面。

    在这“下班后”的夜晚,白天庇护他们的理性、安定、有序的世界消失了,他来到了一个有着虐待、暴力、偷窃、性癖、残杀的“不讲理”的世界里面。保罗越来越想念那个安全的家,也越来越需要在别人身上得到安慰。

    保罗最后在舞厅遇上这个晚上最后一个女人——一个总是坐在舞厅角落里不被注意的“奇怪”女人七月。身心疲倦的他这次没有再想去逃走,只想安静地坐下来和她聊天,他在这个晚上第一次真心地(不是对玛西那样假惺惺的)对一个女人温柔。七月把他做成了雕像,帮助他逃过了追捕,但很荒诞的是,也是由于七月的“过度保护”(夜晚的世界总是过度的,白天的世界总是适度的),他被当成是雕像被小偷带走。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里面,即使是真心待人也是未必会得到满意回报的。

    最后,天亮了,就公司要开门的时候,他被摔在了公司的门口,雕像粉碎,他重获自由。雕像上的报纸、文字覆盖着他的身体,最后他又从里面“破茧而出”,这正是重新“符号化”,即重获社会一员的身份的象征。社会机器重新把他捕获,无视他脏兮兮的身体和昨晚离奇的经历,电脑屏幕亮起“你好,保罗”,背景音乐又是理性、优雅的《G弦上的咏叹调》,保罗又仿佛理所当然那样地变回社会机器的一个零件。

    齐泽克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里面说过,巴黎人一晚的恐怖,可能就是难民们的全部生活。斯科塞斯的《下班后》讲述的不正也是这样的故事吗?保罗没有像卡夫卡笔下的公司员工那样“死得像一条狗”,而他曾经到访过的黑暗,或许在他的白天里也是一样的黑暗。

     下班后剧照-图片

     下班后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