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战士》是一部结合了喜剧和爱情元素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主人公阿诺德的父亲经营着一家木工坊。阿诺德经常在那里帮忙。在一次征兵宣传活动中,阿诺德遇到了玛德莲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
玛德莲与其他女孩截然不同,她身材强壮,性格开朗,有着不服输的气势。她热衷于锻炼身体,因为她相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玛德莲奇特的气质深深吸引了阿诺德,他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没有的品质和渴望。
在玛德莲的影响下,阿诺德和她一起报名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陆军训练营。这段时间里,他们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也收获了成长和爱情。
《初恋战士》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青春期的探索和成长,同时描绘了一段特殊而真实的爱情故事。凯文·艾泽斯和阿黛拉·哈内尔的出色表演为电影增添了无限魅力。
文 / 柳莺
如果你想知道非典型法式小清新电影是怎样的,那么我一定会推荐你去看这部被翻译成《初恋战士》(Les Combattants)的电影。导演Thomas Cailley的履历中只有三年前一部名为《巴黎·上海》的短片,讲述一个少年从巴黎到上海长达两万公里的骑行,以及在这场旅途中浮光掠影般的人事。《初恋战士》是他的首部长片,几乎横扫了去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的所有奖项,不要被这充满言情味的中文译名所欺骗,当全世界的青春电影都沉迷于屌丝和女神的故事之后,这部杂糅着自由、浪漫和勇猛气息的电影绝对能够颠覆常人对青春的想象。
“作为一部轻喜剧,它的惊艳之处在于其并未循规蹈矩地遵守成规,把少男少女的青春心思讲成一个俗套的成长故事,而是在他们身上赋予了各种非典型性,让他们看起来和身边的伙伴不尽相似,各种差异和趣味也由此产生。”
如果说在象牙塔中度过的岁月是青葱岁月最值得纪念的时光,那么摆脱课本和教条的夏天才是真正让青年袒露真性情的仪式。作为一部轻喜剧,《初恋战士》的惊艳之处在于其并未循规蹈矩地遵守成规,把少男少女的青春心思讲成一个俗套的成长故事,而是在他们身上赋予了各种非典型性,让他们看起来和身边的伙伴不尽相似,各种差异和趣味也由此产生。
故事在初夏的海滨城市展开,少年阿诺德在父亲的家庭木材建筑作坊帮忙,在一次偶然的陆军征兵宣传活动中,他认识了玛德莲。这位姑娘是不折不扣的女汉子,格斗术不输男性,靠喝生鱼汁补充蛋白质、在自家的池子里训练负重游泳……和同龄女生不同,她最大的愿望是参军,因为“世界末日就快来临,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各种技能,尽其所能地生存下去”。玛德莲的古怪并没有让阿诺德望而却步,反而在日常的相处中,两人通过日渐深入的对话彼此了解。阿诺德也最终决定跟随玛德莲一起参加为期十天的陆军训练营。逃离了工作于日常生活,他们抹着迷彩装,端着彩弹枪,开始了非职业军旅生活。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浓密的树林里,重新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彼此好感的升温。从城镇到郊外,《初恋战士》的故事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中展开。前半部分,当阿诺德和玛德莲相遇在海滩格斗训练时,相对而视的两人似乎面临着性别的错置的尴尬,作为男生的阿诺德尽管谙熟木工,却瘦弱苍白,性格上也过于温和。而女汉子玛德莲则更为彪悍,一个大背包就把“不和女孩子打架”的阿诺德摔得结结实实。此后,她始终保持着极为强大的气场,体力训练从不马虎,连偶尔受到朋友之邀前去蹦迪,也不过冷眼相看,直到学会了用牙齿开啤酒,才兴奋地又蹦又跳。进入训练营后,两人间的气氛才日渐缓和下来,不苟言笑的玛德莲像一位执拗的妄图使一切臣服的女战士,而阿诺德则成为她最为忠诚的守护者和点拨者。“法国人热衷于由语言本身构成的幽默桥段,《初恋战士》聪明地将年轻人的莽撞冲动、似懂非懂的情绪融于对话中,制造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法国人喜欢四两拨千斤地在电影中使用“谈话”,也热衷于由语言本身构成的幽默桥段,《初恋战士》聪明地将年轻人的莽撞冲动、似懂非懂的情绪融于对话中,制造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偶尔也有严肃的时刻,当玛德莲谈及自己对世界末日的思考时,这种充满忧患意识的想法和电影整体的喜剧情绪碰撞在一起,让她的言论带着孩童般的谵妄。然而在一路轻快和戏谑的情节之后,电影的末尾却迎来了令人不安的转折,露营中的玛德莲因食用不洁食物而生命垂危,焦虑的阿诺德背着她来到镇中,却不想遇到一处无人的死城。抬头望天,浓烟滚滚,瞬间将两人吞没,在黑色的大雾中隐约出现带着面罩的急救队员,少年在森林大火终结后余生,而灾难的陡然降临也从某种程度上证成着玛德莲的危机感并非只是单纯的疯言疯语。
法国新生代女星阿黛拉·哈内尔在银幕上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表演,将一位不喜形于色少女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河流中,还是荒原上,她的身体都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活力,以至于法国媒体交口称赞她为近几年法国电影界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女性。影片的电子配乐也相当带劲,适时地挑动着观众,将躁动的情绪不断推向高潮。
《初恋战士》向我们展示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性,以及在更宏大的语境中讲述成长故事的魔力。青春有张女汉子的脸,它时而萌呆到无以复加,时而又匍匐多时,只为等待发出那迅猛一击的时刻。
原文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