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容月貌

花容月貌

837

    3.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花容月貌

    《花容月貌》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影片讲述了17岁少女伊莎贝尔对性的独特见解和她在探索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

    伊莎贝尔是一个拥有美丽容貌和身材的少女,她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献出了自己的童贞。随后,她开始在网络上销售自己的性感照片,利用肉体换取金钱。然而,她的这种行为并没有改变她在同学和家人眼中的纯真形象。

    然而,一位老年嫖客的出现改变了伊莎贝尔的生活。她开始寻求在年长的他身上找到亲情的依靠。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交易中,老年嫖客突发心脏病去世,伊莎贝尔的秘密也被揭露。

    《花容月貌》通过讲述伊莎贝尔的故事,探讨了性与亲情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展现了一个少女在探索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于性的双重标准。

    玛丽恩·瓦斯在片中饰演的伊莎贝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伊莎贝尔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可以感受到她的矛盾与迷茫,以及她对于爱与亲情的渴望。

    总的来说,《花容月貌》是一部引人思考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一个少女的故事,深入探讨了性与亲情之间的复杂关系。影片不仅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玛丽恩·瓦斯出色的演技。

    《花容月貌》是真好,它节制、微妙而精准,没有玩一些花哨的东西,又表达了重要的内容;不是娱乐你或安慰你的东西,而是对人的精神提出了挑战,并且是建设性的。这很特别。(而且不同于其它被归入新法国极端主义的导演,欧容总是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呈现,这也没什么不好。)影评啊围绕女主角写的,无法涵盖整个影片自然的丰富肌理,但这个人物是该片的灵魂。伊莎贝尔是一个有超越性的人物,可能不容易理解,需要足够的灵敏,或遭遇过类似的问题。我在其中感受到力量,分享至此,希望更多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刊在 电影世界 白日焰火封面的。这个版本有夹带私货,另外视听分析见http://www.douban.com/note/332330117/)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法国影坛美男导演欧容在备受好评的力作《登堂入室》后,带来了这部在很多人看来题材激进,但表达温吞的《花容月貌》。当然这又是一部典型的欧容电影,依旧离不开房间和沙滩,身体和欲望仍是最主要的元素,也包含着对中产阶级家庭,人的沟通,死亡等多个层面的丰富描绘。在这部电影中,欧容将目光投向一个早熟的青春期美丽少女伊莎贝尔,她通过性服务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欲望,为什么是用这样极端的方式,对观众来说,始终是个谜。青春在电影中的表达,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理想化的浪漫懵懂,一种是残酷青春。而欧容则剥开了浪漫的外壳,抛开了情感的发展,直窥荷尔蒙四溢的那一面。伊莎贝尔成长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虽父母离异,但并未因此经历悲催的童年,成长看上去平稳顺利,但她的青春四季图,一开始便是一场没有情的交欢。伊莎贝尔在17岁,便诀别了对浪漫爱情的憧憬。在法国,性道德已经很松动了,未成年的少男少女在party上可以轻松勾搭,喝酒,亲热。(片中有俩男孩抱着一个妹子啃的镜头)伊莎贝尔在海滩结交一个男孩,她对这个懵懂的德国少年费力斯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弟弟却充满期许,竭力配合。母亲对女儿结交这个英俊的德国小情人也很支持,还希望把他邀请过来吃晚饭,纳入交往的正轨。这并不是伊莎贝尔想要的。她认为按部就班的恋爱“太傻了”,但身体的欲望在觉醒,需要一个性交对象来完成自己的探索,于是当男孩提出约会的邀请,她爽快地答应了。初夜这场戏,菲利斯堪称一个优秀的情人,投入地完成了约会一整套程序——聊天,牵手,亲吻,插入,射精后的亲吻,摸头,送回家,吻别。然而伊莎贝尔始终是孤独的,间离的,她与自己相视,并观看伏在自己身上发出快乐呻吟的男孩,臀部一起一伏,这是她获得的性之初体验。青春期的性冲动有着不同的出口,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伊莎贝尔的闺蜜,一个同样美丽的女孩,在17岁对爱情充满浪漫的幻想。她的初夜,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做过之后,男友不再理她,而她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在整整3分钟内,什么感觉都没有。她痛哭的,是浪漫期许下的失落,是取悦男友不成的失败。青春期,本来就没那么浪漫,浪漫的心亦很脆弱。你以为深爱的男孩,在做爱时根本不懂得怎样爱抚你,提了裤子,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也不知道你在独自哭泣。(1)两个妙龄少女的初夜都不愉快,但伊莎贝尔看待的方式不同,“至少,你做了,做一次就是一次。初夜都是这样不爽的。”她的青春姿态,是完全本能的,想做什么就去做。关于青春的描绘,欧容引用了法国诗人兰波的诗歌《十七岁的年龄,我们无所顾忌》。形式上,他像戈达尔致敬,在电影中采访一些真实的人,达到某种纪实与虚构的融合。除了主演,欧容为捕捉到青春期的脆弱和敏感,在亨利四世高中找了一些学生,朗诵这首诗,并让大家在课上对其展开讨论。(水平很高啊, 我们的大学都没有这个水平吧) 诗歌首位呼应,周而复始,恰如本片的结构,四个季节,四首歌(2),一个生命的循环。我们在十七岁并不认真,青春有无限的可能,若循着成人世界的规范,我们永远无法找到自己,为什么不去做一点出格的事情?不去尝试一下,怎么知道是什么感觉。美丽的女人在男权社会中,似乎天然地被赋予了“婊”的属性。继父对妻子解释伊莎贝尔卖淫的说法是:“就是你女儿太漂亮了。”一语道出一个残酷的真相。连可爱的亲弟弟都在潜移默化中用这一套规则检视姐姐,说她化妆后“像个出来卖的”。伊莎贝尔了然无处不在的色情凝视,但她并不以为意。她对身体的态度无比淡定,也不忌讳把身体暴露在窥淫者面前。无论她撞见裸体的继父,还是洗澡时继父破门而入,她都不是慌张的那一个。导演也总是从容地展示身体,展示欲望,他的态度似乎在说,欲望没什么错,色情凝视无处不在,对它不安也没有意义,不如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一定有很多观众对伊莎贝尔产生幻想,但也应觉察到,她不是能轻松客体化的欲望对象,尽管她是做妓女的,但你无法对她为所欲为。一开始,她是厌恶性交易的,但还想继续做下去,后来渐渐可以享受。没有谁的目光可以左右这个少女,不管是男人对她的想象占有,女人对她的潜在敌意,还是“一日为鸡,终身为婊”的侮辱,她都直接迎着对方的目光,冷冷地看过去。用卖淫来完成性欲的满足,这种看上去离经叛道的方式,也不过是她迎向世界的一种选择而已。当她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了解欲望,获得满足的时候,卖淫对她来说,只是体验,一切的指控也便失去了意义。就像海报中那样,伊莎贝尔迎着画面边缘的男人,无所谓他是谁,重要的是,她在画面的中心,昂起头,嘴角终于挂上一丝笑意。在某次回家的地铁上,伊莎贝尔在看一本叫《Les Liaisons dangereuse/危险关系》(3)的书,也揭示她渴望用主体经验去来反抗所谓“正常”规范和道德束缚的意愿。伊莎贝尔的出格又不简单是出于反叛,也没有为了破坏而破坏,她敏锐地观察到周遭生活的虚伪,她讨厌虚伪。成人世界虚伪道德的崩塌,也可能是促使她探险的动机之一。母亲看上去举止得体,也遵循着现代父母的一套宽松的教育策略,当客人乔治意外死亡使事情付出水面后,主动找女儿谈心,做出原谅女儿卖淫行径的姿态,冲动打完女儿立即后悔,并为自己的粗暴道歉,但她只是力图做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母亲,并没有真正尝试也没有能力理解女儿, 我也年轻,犯错 我希望你好 ,这种包装过的权威甚至比明令禁止还要可怕,她直接帮你定义了好,并强加在你身上。不否认她对女儿的爱,但她们之间没有平等。伊莎贝尔对母亲是失望的,因为她清楚,在母亲维护这套规范的时候,也在背后悄悄地屈服于欲望,并说谎。她给了母亲一个沟通的机会,坦言知道母亲的私情,试图建立信任,她觉得这没什么,但母亲是懦弱的,她退缩了。伊莎贝尔构建自我主体的意愿如此之强,因此,最让她气愤的是,母亲要把她赚来的钱捐给挽救失足妇女的慈善机构,这不仅仅是对她的劳动成果的剥夺,更是对她主体行动的彻底否定。在母亲威胁下,伊莎贝尔去做心理治疗,但她坚持要用自己性服务赚来的钱来付咨询费用。性服务和心理咨询,在伊莎贝尔看来,没有什么不同。母亲表示匪夷所思,但医生(4)支持了她,说钱是她赚的。在一次咨询过程中,伊莎贝尔跟心理医生有了一次平等的对话,她流露了乔治死亡带给她的伤痛。乔治是客人中最尊重她的一个,友善,温柔,会爱抚她,甚至为她服务,他们之间的温存来自于平等,她对乔治的怀念也源于此。当她成为自己的主人,金钱交易便不能夺走她的尊严和情感,甚至可以在性交易中,建立起家人之间都很难实现的平等关系。在这次谈话后,伊莎贝尔因乔治死亡而受阻的欲望似乎又得到了解脱。她在派对上接受了男孩的索吻,并开始了一段普通的恋爱。也不是回归正常生活,只因当她自由舞动身体的时候,感到舒服。在小男友做爱遇到障碍时,伊莎贝尔用职场习得的经验帮助了他,人生的历练派上了用场。当然,这终究是一段短暂的恋爱,两人在锁桥拥吻的俗套桥段也笼着灰色的忧郁调子,当她看到小男友与家人其乐融融,似乎在走向她所厌烦的陈腐套路,觉得无趣了,于是果断地结束了这段关系。她总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最后,伊莎贝尔与一代女神夏洛特•兰普林扮演的乔治妻子一起,重返6095房间,在男权秩序中处于竞争关系的所谓正室与小三,并排躺在乔治死亡的床上,分享对一个逝者的怀念。妻子回忆着自己17岁就已经开始,并持续一生的爱情神话,目睹神话的裂痕,最终妥协,她坦言自己也希望勇敢尝试过。伊莎贝尔的性探索最终得到了理解。这一幕着实令人动容。玛丽恩•瓦科饰演的伊莎贝尔是我近年看到的最令人振奋最具主体性的女性角色。她很低调,低调到懒得跟世界解释。她又很昂扬,了然却无视规则的束缚。她只是想要探索欲望,但却不可避免地触犯到了社会公允的正常秩序和道德规范。因此,她的探索是一种存在主义意义上的探索,他人是地狱,但我的存在可以超越他人对我的定义。就像片尾曲《Je suis moi/我就是我》唱的“首先,我就是我,我会看,会感觉。”镜头常常推近到伊莎贝尔的脸,总是一副酷得令人发指的神情,带着某种洞察的痛楚,但并不迟疑。伊莎贝尔穿过地铁通道,穿过电梯出口,穿过酒店走廊(5),步伐敏捷又坚定,眼神骄傲又痛苦。她尊重一切自然的欲望,满足自己,也满足别人;她从容地与痛苦相处,觉得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她的存在凌驾于一切之上。也只有这时,理解才有可能发生。(1) 并不否认爱情中有存在的部分, 相信再纠结冤孽狗血的关系中, 都有主体, 只不过非常曲折罢了. 但我的观点是, 为了释放这种存在, 必须先剖析那个结构. 链接一篇揭示浪漫爱情神话的文章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57524/(2) Francoise Hardy这几首歌都很有哲理, 又有诗意, 也基本把主题表明了夏天L’amour d un garçon秋天À quoi ça sert冬天Première Rencontre春天Je suis moi(3) 很火的作品. http://zh.wikipedia.org/zh-cn/危險關係(4) 精神治疗师塞尔吉•海菲茨,在片中扮演自己。(5) 仪式感. 除了在这些地点,还包括她换衣服,化妆,洗澡,放钱,一整套.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验,有时候做一些冒险的事,兴奋的是那个过程.可能那件事本身并不会记得,没有特别的感觉,前前后后的这些事情反而印象更深.) 重复出现,将冒险划入了日常生活. 相关日记: http://www.douban.com/note/335136941/http://www.douban.com/note/335137255/

     花容月貌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