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丧》是一部关于家庭和生活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中国鲁南张庄,主角是一位86岁的老人林郭氏。林郭氏身材硬朗,独自生活在农村老宅中。然而,她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
子女们积极为老人安排入住敬老院的事宜,但由于床位紧张,他们只能期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才能按照老人的意愿轮流居住在子女家中。在这一过程中,林郭氏不幸中风摔倒,导致脑神经受损,患上了笑病。
终于有一位老人在敬老院去世,空出了床位。然而,在去敬老院的前夕,林郭氏带着全家福老照片离世了。子女们按照老人的习俗,为她办了一场盛大的喜丧。生活重新开始,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喜丧》通过讲述林郭氏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老年人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影片以幽默和温情的方式呈现了老人的生活和对生命的态度。同时,影片也提醒观众珍惜家庭和时间,以及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今天看完喜丧,半天没缓过来。整部电影都沉浸在浓郁的压抑中让人喘不过气,以至于电影结束片尾字幕走完后整个电影院久久无人离席。因为故事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无地自容。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好像在深剖自己,好像把最不愿面对的责任,最难以启齿的耻秘和最见不得人的想法挖了出来曝晒。不得不说电影的叙事方法很中国,各种含蓄委婉暗示,就是不明说。像一道道印在地上的影子,你看不真切,但能猜的八九不离十,而且这影子一辈子跟着你。
首先二媳妇这个人很真,无利不露笑,有怨及时报;三儿媳虽然是个畜生,但她将我们心中对老人,农村,贫困的歧视,蔑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换句话说,她做了我们想过但没敢做的事情;而四女儿对老人说出了我们深埋在心的话。没有人想做弱者,没有人想承认自己是弱者,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想尽办法的找到别人的弱点软肋割上一刀又一刀以显示自己的伟岸从而获得心里的平衡,平衡在别处被割的伤口。看起来很可笑,但的确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并且不会止步于今天。四女儿媳妇看到姥娘失禁后尴尬的一喊让我脑袋一嗡,眼前出现了无数当婊子又立牌坊的身影,包括我自己。责任良心就好像身上肥肉一样,不吃点反人类的苦你甩不掉,但当你真正甩掉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大儿子对妈妈忏悔的一瞬间眼泪不由自主的就滑下来了,可能因为人往往在引起共鸣的时候才会不由自主。看完电影后的我好像在心里吊了几座山,一为以往的逃避而自责,二为日后的生活而感到压力丛生,也许以后1 2 4的生活会让我们“进化”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愿如此。然而扪心自问,当家庭生计的维持,自己的无能无力,孩子的教育成长,老人的赡养医疗,还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担在你的身上时,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最后老人给了自己的孩子一塌鞋垫,是因为孩子平安健康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她把传家宝给了二媳妇,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没地位,随着年岁的增长,希望二媳妇能看在财物的份上,保证儿子的晚年能过的好一些。四女儿怀疑母亲的时候,老人一口应下并果断补偿,让我想起的前两天看到的一个佛经故事(文末有注不赘述)再次感叹老人无时不刻不为儿女着想的心。无论受到怎样的待遇,老人永远不忘向菩萨给孩子们祈福,即便菩萨被摔成碎片只剩了一张脸。儿子摈弃了对鬼神的敬畏,摈弃了心中的信仰,也摈弃了孝道和母亲的养育之恩。我只想说,别在这种阳光般无私的爱下撑起你无知的阳伞。另还有很多细节的表现让人回味无穷。老人无数次的失声大笑,笑人一言不合就真相毕露,笑人懦弱无能无处可逃,笑问自己的一辈子究竟活出了个什么明堂最终又苦笑着哭了;敬老院胡嬷嬷的死是所有人都期盼的,然而胡嬷嬷却硬是挺到了最后。老人说“我不想死都得死啊”。荒诞的事从来都不缺来源;葬礼上大家以亡人的名义过了一把自己的瘾。老人微笑的照片看着台上闹剧让人尴尬的手足无措;剧终二媳妇走上了婆婆的路,让人不禁感叹天道好轮回,种豆不得瓜;喜丧本应喜庄子所喜,喜福寿兼备之喜,最终却真的成了一件众望所归的喜事,大家笑着办完了葬礼,面对与独自撑起六个儿女的母亲的永别没有一滴眼泪。电影叙事方法含蓄,但展现出的东西却直接的让人害怕。看着这部电影就好像在裸体照镜子,把刀尖抵在你的眉心,让人羞的无地自容,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见微而知著,这真的很可能就是你做过的或者将来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劝没有做好思想准备的人不要去看这部片子,不然的话,你看懂了是平白给自己添堵,给你比山还重的压力感,让你觉得周围的一切玩乐都毫无意义,还需要到楼下商场逛买一通来舒缓心情。你没看懂更是浪费,浪费了一公斤眼泪,二两的同情心,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外加一张电影票钱。有一座寺庙,因供奉一串佛珠而出名,远近香客,络绎不绝,此佛珠乃佛祖之物。寺庙中,有一个住持,七名弟子,每日吃斋念佛,大家相安无事。 突然有一天,佛珠不见了,香客也不再上门。住持对七个弟子说:“你们中有谁拿走佛珠,夜晚偷偷放在门外,我不会追究。”可是七天过去了,佛珠没有出现。 住持又说:“你们中有谁拿走佛珠,夜晚偷偷放在门外,我还不会追究。” 七个弟子面面相觑,都在猜测是谁偷走了佛珠。埋怨的,唾骂的,愤怒的,伤心的,不一而足。 又过了七天,住持问:“是谁拿走了佛珠?” 寺庙中的扫地僧站了出来。 住持问他:“是你拿走了佛珠吗?”扫地僧点点头。 住持对其余六名弟子说:“佛珠被盗,香火不继,你们下山吧,另觅他途。” 六名弟子离开后,住持问扫地僧:“你果真偷了佛珠?” 扫地僧说:“我没偷。” 住持问:“既然没偷,为何要站出来承认?” 扫地僧说:“佛珠被盗,人心惶惶,互相猜忌,如果我说是自己偷窃,猜忌就会消于无形,生活又会归于宁静。” 住持说:“我知道了。”他从身上取出那串佛珠,戴在扫地僧脖子上说:“我明天就去云游,你接任寺庙住持。” 扫地僧没有责任,他是不争不辩,不闻不看。不争不辩,方为高人;不闻不看,方为圣人。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摘自天涯社区莲蓬鬼话帖子《中国式骗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