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导演看巴黎

六大导演看巴黎

516

    3.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六大导演看巴黎

    《六大导演看巴黎》是一部1964年的法国电影,正值法国新浪潮时期。六位导演决定拍摄一些发生在巴黎的故事。由于没有找到赞助商,他们决定先用16毫米的胶片拍摄,然后放大到35毫米用于商业发行。这部影片由六个小故事组成,充分展示了六位导演的技巧,但由于是短片,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第一个故事《圣日耳曼德普雷》由导演Jean Douchet执导,讲述了一个美国少女爱上了一个英俊男子的故事。他们在一夜缠绵之后分手,但在几天后再次相遇。少女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第二个故事《北火车站》由导演Jean Rouch执导,讲述了一对夫妇因为妻子无法忍受周围工地的噪音而发生争吵的故事。在一个长镜头中,我们看到妻子走过长长的走廊,突然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们谈论爱,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第三个故事《圣丹尼路》由导演Jean-Daniel Pollet执导,讲述了一个洗碟子的工人和一位妓女的故事。他们一起去一家餐馆吃午餐,并发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

    第四个故事《埃托瓦勒广场》由导演Eric Rohmer执导,讲述了一个鞋店老板在穿过埃托瓦勒广场时发生的一系列意外事件。他误伤了一个寻衅闹事的男子,之后他陷入了恐惧之中。

    第五个故事《蒙帕纳斯和勒瓦洛瓦》由导演Jean-Luc Godard执导,改编自Jean-Paul Belmondo的小说《女人就是女人》。讲述了一个少女同时给两个情人寄情书的故事,最后导致了一系列误会。

    第六个故事《耳塞》由导演Claude Chabrol执导,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小男孩因为父母经常吵架而戴上耳塞,导致他听不见母亲被父亲推下楼梯的求救声。

    虽然这六个短片都不是导演们的顶尖之作,但它们体现了新浪潮电影的基本特点:摄影手法独特,主题以年轻人为主,不涉及严肃的政治内容等。同时,这部电影完全以巴黎为背景,可称为巴黎的另类写真。

    ……眼中的巴黎

    这是一个六个新浪潮导演拍的巴黎小故事,忽然想起胡金铨的话:世界上有两个城市,就像流沙,一旦你住进去,就会越陷越深,再也出不来了,一个是巴黎,一个是北京。我住在北京这个流沙一样的城市,目前看来,是出不来。但人生的遭际,城市又岂能为凭?所以,胡金铨不也终老他乡吗?不说这些,从这六个“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盗碟封底语),但实际上相当优秀的小片断中,我截取两个来说一说。当然,跟巴黎无关。

    第一个小片断,是Jean Daniel Pollet的《圣丹尼斯》,像其他5个片断一样,这个片子以圣丹尼斯的街景开始,然后全是内景,主要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和一个已成为熟练工的妓女的交流和对话。最初,主要是妓女在讨价还价,在抱怨环境差,还顺带嘲笑了年轻人的狼狈与落魄。然后,两人开始吃饭、交流,年轻人讲了几个冷笑话,两人似乎还互相有了好感,妓女很仗义地还付了餐费。最后,要开始的时候,停电了。不过,年轻人说:“没关系。我在黑暗中也可以做。”

    在摄影上,这个短片稍微带点《毕业生》的味道,主要是开始前后景的运用上,当然,他的时间比《毕业生》早,即使短短的十几分钟,各种技巧的运用,实际上也比《毕业生》丰富,完全没有可比性。比如,在两人刚进屋,妓女坐在床上说话一段,不断出现以妓女为前景——甚至是《毕业生》海报上那个经典的以弯曲的大腿为前景——的构图。按照一般的理论,这样的构图,说明了两人在故事中的权力关系。所以在后来两人吃饭的时候,妓女渐渐对年轻人有了好感,这样的构图形式就很少出现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来,女人虽然在前景,但她背对观众,男人虽然占的空间小,却是正面,而且实际上也是画面的视觉忠心。女人因此成为双重被看的对象。所以,最后,虽然停电了,两人停止了被观看的状态,但男人对女性的消费仍然存在。但是,这个短片,正因为短,所以无法印证无论是哪种解释,似乎也不需要这样的解释。它似乎只想说一次可能发生在巴黎,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城市的相遇,即使这样的相遇是以金钱和肉体的交换为前提。

    相比马上要说的第二个短片让·鲁什的《北站》,《圣丹尼斯》镜头的短促让人印象深刻。

    以第一段为例。蒙太奇在这个组合段中,是用来表达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在这个组合段中,镜头的位置和画面的表达都略带嘲讽,比如男人和女人在镜头中的景别关系,比如那个小角度的无视点依据的俯拍。这一组镜头展现的是两个人最初的权力关系,以及两人由于主客场的不同而来的利益博弈。在这断中,即使是两人的对话,也基本是无视点的镜头。

    但接下来的吃东西的一段场景中,蒙太奇却带上了抒情的色彩,因为,通过第一个组合段的对话,两人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相对和谐甚至是互有好感的关系。虽然由于用的是手提摄像机,画面有的时候会有点晃动,但没有第一段中镜头从妓女小腿移至全身的那种这样明显带观看性质的镜头移动。两人在餐桌上的谈话,也是依照典型的对切镜头在进行。甚至,为了让两人同时出现在画框中,还有一个低角度的广角的仰拍。镜头在这一段中与角色产生认同,开始大量出现主观视点镜头,尤其是对切的形式。镜头对角色的认同,实际上也就是观众对角色的认同。

    在最后一个组合段中,这样的认同却被打破了,采用的是第一段中出现的小角度俯拍。生活中暂时的想像结束了,交易依然存在,生活还要继续。

    再看第二个短片《北站》,这个短片最显著的特点是只有两个镜头。

    镜头从隆隆作响的工地开始,伸进窗口,开始纪录一对男女的日常生活。显然,他们的生活出了问题,不仅是窗外的北站在施工,而且是两人的人生观有了对立,两人对生活的需求有了不同。生活了4年,互相已经有了审美疲劳,甚至有些冷漠与厌倦了,没有了“神秘感”。经过一段争吵,女主人出门了。镜头跟这着电梯来到大街上,一辆车差点撞到她。然后,车里面的男人开始追求女主角,他锲而不舍地跟她探讨人生的意义,邀请她跟他一起去旅行、流浪,虽然刚刚跟丈夫争吵过,但女主角并没有动心。最后,男人越过大桥,跳了下去,死在铁轨之间了。

    即使通过这么简单的描述,我们也能看出这个故事本事的嘲讽意味。而在这个片中,这样的嘲讽,只通过一个长镜头来搭成的。

    第二个组合段(女人下楼走出电梯),一直是在用手提摄像机跟拍,镜头随着两人的走动,显示出自然的起伏。最初的时候,镜头是跟女人的头部保持水平,而略微低于男人的头部,画面呈现的是女人的侧面和男人的下巴与脖子。但是,当两人第三次在交谈中停下脚步的时候,男人开始探讨两人间的神秘感,说到机场让人心动的广播,女主角开始与男人认同。在男人的一个面部特写后,,镜头自然而然地偷偷升高了,以一个较为愉快的角度,呈现出两个人的脸部,甚至还出现了从正面拍摄的对话场景。这样的构图变化,在一个镜头中完成,揶喻了女主角关于“神秘感”的说法,也将“神秘感”这个解释人与人之间吸引力的万能钥匙,推到了一个让人质疑的地步。因为,通过交流,所有的神秘可能都会变成平常,而如果要保持神秘,那么就需放弃交流。而女主角最后的犹豫,除了对突如其来事物的不信任外,也有对神秘的排斥和恐惧,甚至是对神秘感丧失的假象。所以,女主角一旦认同了男主角,原来带神秘色彩的构图就被打破,成为平常的对话场景。而她拒绝男人之后,男人爬上桥架跳了下去,只有女主角的构图再次出现。最后一个镜头,也是第二个镜头,从铁轨上的尸体拉开去,女主角和男人终于又同处在一个画面中,但是如此远,又是如此小。

    通过比较这两个短片,我们发现,不管是短促的蒙太奇还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在表达上,有着相差无几的强度,同样是嘲讽、淡淡地抒情,呈现出相同的密度。就纪录性来说,《北站》这样的方式,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两个人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呈现,不加修饰,也不通过时间的延滞和加快来增强或者削弱情感的表达;但是,在表现性上来说,《圣丹尼斯》这样的以蒙太奇为主的片子,似乎更能把握事实的真相,更能表现人物的关系、情感的需求,尤其是能通过机位、景别和组合方式的变化,加强表现的力度。

     六大导演看巴黎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