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伊:五年》是一部关于大卫·鲍伊职业生涯中五个关键年份的纪录片。这部电影展示了大量以前未曾见过的档案资料,探索了鲍伊如何不断演变,从Ziggy Stardust到Young Americans的灵魂之星,再到“Thin White Duke”。它还探讨了他在柏林的再生,以及备受好评的专辑《Heroes》,以及他在Scary Monsters中的胜利和在Let's Dance中的全球成功。通过对他所有最亲密合作者的采访,这部电影调查了鲍伊如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偶像。
这是“yolee想红研究会所第一节学习探讨课”,来让我们从大胃暴衣同学开刀入手。
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暴衣爆发的这段时间(1970s-1980s),从中摘取了5年,顺便搭便车了红歌five years,浓缩起来呢,就是暴衣如何红起来乃至震名全宇宙的整个过程。
用片子里面的说法,是在经营一个brand,那个时期大概正式开始计算自己形象问题的,一步一步去落实,就是暴衣同学了。
从cult star到mainscreen,一路走来,暴衣同学拥有这样几个制胜点,我作为一个未来炒作手这样归结到:
1.惊人美貌且从小自知,有才又多面。确保他想红的时候有能力,暴衣同学精通的乐器包罗万象,而且他对于知识极其渴求,有段时间他说他看到什么都拿来阅读,不管什么流派都进行吸收,这全部的全部,对于他的70s爆发有着不可磨灭的助燃力,可以看出后来的歌曲受到很多人的影响,由此可见功底之深厚,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或者草草了解背景知识就可以得到的,这是通过系统而勤奋的学习和不断尝试获取的。借助美貌可以让有价值的人们帮助自己。这是善于整合资源的优秀案例。
2.放低自己,随时准备学习。OK,如果你硬要说那是剽窃也没问题,但是为什么你个原创没红,暴衣同学却红了呢?这一方面和撞衫一样,和穿的人有关系,一个人撞衫不要紧,要紧的是后面来的对方穿的比你好看比你潇洒,这就是大问题了。这里有个段子,说“千万不要在暴衣同学面前show off你的新靴子,因为隔天就穿在他脚上了,而且他还有本事穿的比你好看好几个level”,所以,说明了如上问题。另外一个方面,暴衣同学并不是完整的复制,他是经过自己消化再吐出的,绝对附着浓重的暴衣影子,所以无论他和谁合作,他被什么东西影响,但是最后出来的东西,绝对就是他的作品。
这种呢,你说他投机倒把,你说他见风使舵,你说他变色龙,都没问题,唯一能看出来的,就是暴衣同学够聪明,他知道坚持不变和时刻想着改变一样重要,就看怎么结合怎么调整百分比了。
3.戴面具。暴衣同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的作品他的狂野做派(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和他的容颜气质,就是他的面具。
他到底有多少面具?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一个天生的明星,他会为自己准备rock star的早餐,他生活中的一切做派都将是growing的star感觉,因为这就是他渴望成为的样子。
那真实的样子呢?
我觉得也许除去一切伪装,所有的,故意的和不在意的。真的暴衣同学,也许是空的,是隐形的。他更像是一个空的容器,装的下任何东西,伪装成任何人都很像,乃至他一直在假扮自己。
一个摩羯座,疯狂的工作(扮演他人),努力地给自己添加价值,吸收精华,转而展现在外在,是不是有可能,他其实除了面具,低下是空气。
所以,一个star,是一块海绵是一个空容器,我一直这样觉得。是一块可以被塑造的材料。随时和生活保持着jam。三观不稳定,变来变去。但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一天24小时和面具为伍,乃至早已忘记了曾经戴上的面具。(貌似和暴衣自己演的一出短剧有点像,他是不是自己也意识到了呢?只是他的解决方式,是不断换面具,而不是摘下他们),maybe kurt cobain选择的就是摘下面具(bang了自己)。
4.保持神秘感。一个star最要不得是什么,就是一眼被看穿(参照第3条面具理论)但是如何维持逼格足够高的神秘感,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现在咨询这么发达的网络时代,你要每天学习很多很多新东西才能在高逼格中屹立不到。
看看暴衣同学如何做的呢,一方面,他尽量少说话,或者罗嗦起来就语焉不详或者用词高深,但是这个需要人够帅才行,不然一个丑逼谁高兴听你在说什么,这方面bob dylan也做的很好;另一方面,少露面,这个暴衣同学在老年时代变本加厉,每天都躲在家里不出来,倒垃圾也不干,生怕被门外痴汉生吞活剥了吧。年轻的时候呢,他也少曝光,他每次给一点给一点,好似毒贩卖白粉,能少给你就少给你,这样缺斤少两的结果就是,你日渐加强了对他的依赖。(不晓得这是不是在毒贩和二道贩子那里学来的独门密学)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你就从“有好感”变为“宝爷粉丝会终生荣誉会员”了哟,各方面受影响简直难以挣脱(鄙人就是的QAQ,暴衣老大求放过!让我停止幻想自己就是china girl吧!求你了!)
5.顺应潮流,乃至超越后创造潮流。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躺在过去的荣耀上睡大觉,当然了这得首先你有过去得荣耀可以睡哦!其中暴衣同学在berlin的时期,是人生低谷,离婚,团队解散,自己沉迷毒瘾。三张专辑,从《low》《heroes》《lodger》是他的一次救赎之旅,他个人的解读是“哎哟,不错哦,除了毒品我也可以写出好作品我好吊哦!”于是信心重燃,怒写赞歌。当然整个人的状态也从low变到慢慢好,最后到《lets dance》的时候已经是谈笑风生,不再需要药物了。
当然,我要讲的绝不是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是暴衣同学对新东西的触觉太敏锐。他看到了德国的KrautRock兴起,他没有抗拒,而是觉得新鲜有趣,于是找来了大量合成器和KrautRock的代表人物,大家交朋友(互相利用),制作了专辑《low》,本来是《坠入地球的男人》的原声带,但是貌似泰国怪异没有被采纳,于是变成专辑发售,但是,大家从这张当时完全不一样的专辑中被震惊了,holly shit!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哎哟妈呀是不是未来趋势?我是不是应该也fo一fo!fuck!这样的想法大概不绝于耳吧。但是暴衣同学唯一确保的事情是,所有的作品都是bowie感觉的,而不是eno,虽然有他参与的大功劳。
6.就是承接上面的,保持个人的DNA。暴衣同学的作品,风格各异,散落各地,但是唯一一个共同的,就是bowie DNA,他是怎么做到的?这大概和人格魅力之类的东西一样,玄玄的无法被道破,唯有意会了。好比《life on mars》如果是大家一定是xxx走势的旋律,在暴衣同学的手里却一定是持续上扬的高跟猛进,带着一种孤傲的歌剧感觉。这种不寻常的做派,被写进了bowie DNA中,说也奇怪,虽然他常常背道而行之,但是往往一点也不难听,往往还要比“通常”好听很多。这大概是天生审美的关系。
当然啦,一个人能红,少不了老天的帮忙。或先天关照,或后天保佑。大家努力祈祷吧。
最后,用暴衣同学自己的原话总结“I've always found that i collect, I am a collector and I've always just seemed to collect personalities,ideas” 或者另外的, I am a story teller I love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