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里屯

这是三里屯

303

    6.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这是三里屯

    《这是三里屯》是一部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位初来乍到的英国人盖瑞在北京三里屯的故事。盖瑞怀揣着他的“中国梦”,却在寻求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幸运的是,一位自称是中国通的澳洲人福来克(阿福)出现了,他帮助盖瑞找到了一份教英文的工作,并担任起了盖瑞的军师角色,为他提供指导和支持。

    同时,盖瑞也逐渐揭示出他留在中国的真正目的,那就是追回他的前妻王琳和他们的儿子强尼。这个故事充满了笑料和喜剧元素,通过盖瑞在三里屯的奇遇和冒险,展现了他对中国文化和生活的探索和理解。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出色,卡洛斯·欧德利和克里斯·楼顿分别饰演盖瑞和福来克,他们的默契和喜剧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爱万则饰演盖瑞的前妻王琳,她展现了一个海归女性的独立和坚强。

    整体而言,《这是三里屯》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通过喜剧的方式探索了文化差异和人生追求的主题,给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文/小义大道)

    看《这是三里屯》,让我想起一些类型差不离的影片,比如曾经的《北京人在纽约》、比如前年的《纽约客@上海》。当然,在故事情节和影片本质上虽是千差万别,但同是外乡人在异国的那些事儿。而相比之下,只是《这是三里屯》更具生活化、更真实且更现实的反应出了一类老外群体在北京的状态。

    作为影片的发生地北京,它承载了不同民族国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在此追逐实现梦想的愿望。尤其是在三里屯这个经济、文化、时尚、潮流的标志性位置,是世界各地的人聚焦到北京来寻梦的最理想最常见之地,虽然选择了这样一个繁华之地,但影片的画面中并没有出现太古里等建筑,没有那些时尚大牌、精品专卖店的身影,而是将镜头安扎在三里屯那一片的各个小角落,或是六层小板楼、或是废品收购站、或是小卖部、或是小地摊,总之都是不那么高大上,一切尽显破旧、平庸、朴实,给予我们的就是一个时尚之地、满是屌丝气息的矛盾化感觉。

    影片开始,就是一位初来乍到的英国老外盖瑞站在三里屯某条小巷子里的镜头,身后是陈旧的老北京板楼,旁边是打牌唠嗑的北京老人,非常悠闲平静的背景,特别草根化生活的氛围。但从盖瑞的立场来看,一点都不潇洒自如,对这里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充满了陌生与无助。我们所看到的画面,完全就是以一种外来人的陌生视觉切入的,而这种陌生视角势必会带来对于北京这座城市的想象性误解与文化碰撞。所以,当盖瑞推销不出去生发水、找不到工作、追不回前妻芳心的时候,都与盖瑞对于中国文化的个人想象而造成的文化误解和碰撞有关。

    在这个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影片也加入了一些中国特色的电影情节,在这个淘金圣地小人物寻求机遇、渴望发展、希望成功的情节,而这一个情节线索也是一直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进而将影片中爱情线贯连起来。也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在这一次的交融中所产生出来的那些独特的幽默情节和荒诞时刻,格外具有看点。特别是从老外的视野来看,几乎所有的碰撞情节都在搞笑的形态下进行着。

    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在外旅居或者定居的华人生活,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在华外国人这一个群体的生活,尤其还是如此小众的人物在北京的草根化生活。在华外国人的生活,亦如在外华人的生活,大部分也都是在一个几乎封闭的圈子里。因为受到语言不通的困扰,因为对这座城市的陌生,所以盖瑞在寻求投资的路上处处碰壁。好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福来克给他介绍了份教英文的差事糊口,但同时也被这个在北京混了几年的澳洲人忽悠过不少次。即便这样新来的盖瑞总是离不开福来克。虽有相辅相助的美德,也同显了人性的丑态。

    《这是三里屯》简单的说,也可以看成是盖瑞的北京奋斗史。在意识形态上看,也是一部极具正能量的影片。盖瑞做过推销、当过外教、充当过“门面”,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小人物的坎坷路,真实得让人感动。我们从那些情节和镜头中,看到了最真实的三里屯,看到了被三里屯的繁华所掩盖的老外的草根生活状态,极致真实、无比搞笑、荒唐绝顶。

    其实,很多时候,影片中通过老外散发出来的那种异乡感、漂泊感,还有那种追逐梦想路上被折腾得“头破血流”的现实感,跟我们这种虽是中国人同在北京漂的人来讲,还是有着许多情感共鸣的,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

    喜欢的另一原因在于影片的风格:全片没有一丝小资装逼文艺范儿;更没有时尚华丽的浪漫和狗血式的都市爱情;情节发展以伪记录的形式进行着,手持摄影极度真实生活化;主要人物既有台词又有独白,轻松而幽默;节奏明快、台词随性,京片儿中字风味独特。总的来讲,此片故事虽然一般,但很有趣味性,两位有点二且有些屌的北漂老外在中西文化差异的碰撞上,制造了大量的喜剧包袱和喜剧效果,碰撞出了精彩的火花!

     这是三里屯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