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学院》是一部由奎氏兄弟第一次拍摄真人演出的故事长片,为理想主义主题开辟了一个新的层面。特里·吉列姆称其为“三百年内最具视觉魅力且不遗风趣的影戏,令我嫉妒”。观众在影片中被幽暗阴森的迷宫与回廊、谬妄突兀的人物情节所震慑。特里·吉列姆更称这部影片是他看到的“最近三百年内最具视觉魅力且不遗风趣的影戏,令我感触嫉妒”的作品。
奎氏兄弟在创作中汲取了艰涩文学或奇思怪想的灵感,同时还拍摄了一系列音乐录影短片、告白和电视宣传片,以及为歌剧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格林纳威的《一加一的故事》就是以奎氏兄弟为底本。
9.5分。
最开始接触到《本杰明学院》,是在「电影传送门」的微博上看到下面这个动人瞬间,光影的魅力加上对博主品味的信任,促使我找来蓝光修复版一睹真容,才得以发现奎氏兄弟创作的形式感极强的黑白影像世界,成为我今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间接促成我去花时间研究黑白电影美学并试图总结出自己的认知。
缘起于动人一瞬那就先肤浅地讲一下黑白电影美学吧。
电影自1895年诞生伊始便只有黑白灰,之后梅里爱曾用人工着色的方式,让每个画师负责一分钟胶片的着色。而《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1915)最早的版本是印在染色的胶片上,藉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亚特兰大大火一场戏是红色,夜景是蓝色,外景的爱情戏是淡黄色。彩色电影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才在商业范畴中流行①。
有人说电影是每秒24帧的艺术。其核心元素之一就是每一帧画面,也便是摄影,人们所谓的黑白电影的美学很大程度上源于摄影。下面两张图是我用慢门拍摄的流水的原图与PS后的图对比,原图首先映入眼帘的应该是绿色,但绿色并不是我想特意表现出来的元素,这个场景驱使我拿起相机的点在于流水的气势,又因为原图自带太阳光穿过树林间隙倾泻而出的高对比度,后期时只需把色彩饱和度拉到最低黑白化之后,画面立即变得更纯粹,不至于被绿色喧宾夺主,水流飞溅的流畅细致被凸显出来。这便是黑白在摄影中的魔力。
水流原图水流原图经后期黑白处理后那黑白电影的美学魅力根源究竟在哪呢?在于高对比度度和阴影的运用②。
一、 高对比度度的运用
《本杰明学院》中的下面这个场景,两边黑色接近纯黑,中间白色部分接近过曝,利用高对比度度突出人物,突出她此时所具有的上帝对世人般的胸怀与理解,似乎是沐浴在圣光中时的觉醒;黑白色调滤去了画面多余的色彩,使画面更加干净,再加上耶稣受难架道具的使用,结合对白将人物状态高效地传递给观众,为后续事件发展做出铺垫。
《本杰明学院》中高对比度的使用弗里兹·朗的《大都会》中通过明暗高对比度来制造景深效果,强化人物阶级属性,明亮主体处的不知所措的白衣公子哥与远处背景机械式运作的黑衣工人,表现公子哥初见底层真实世界的惊愕与彷徨;而背景中的工人与大型机器几乎融为一体,突出工业世界下工人单调重复工作的机器属性。
《大都会》中高对比度的景深效果二、 阴影的运用
黑白电影擅长利用阴影来暗示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处境及命运,或者通过阴影来强化主体等。《本杰明学院》的这个场景中用明亮的光线突出的女主紧张的手握住教鞭的姿势,将学员放置在女主对面的阴影中来加强这种人物关系的对立,将女主此时的焦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此刻即使不给女主脸部的特写观众也能很清楚地从电影语言中感受到女主的情绪起伏。
《本杰明学院》中阴影的使用而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用斜阳下人的阴影来增强这个时间诡异的世界的神秘气质,尤其当只有人的影子被拉长而周遭树木和其他建筑的影子都被隐去时,似乎在暗示观众这些人都被困在时间里,契合导演营造的世界观与主题。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阴影的使用而以上示例如果都拍成彩色的话,都可能导致色彩喧宾夺主,破坏画面主体的呈现。
黑白电影是电影艺术中区别于彩色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运用好高对比度和阴影,可以帮助黑白片以及彩色片导演们更好地处理画面与人物。无论是那些留名电影史的囿于技术因素的黑白老电影,还是为了达到导演特殊意图的当代黑白电影,都在许多方面散发着彩色电影所无法比拟的独特艺术魅力。这也是为何自彩色片成为主流之后依旧有那么多导演“固执”地使用色彩单调的黑白影像来表达丰富多彩的世界观,即便是在电影诞生百余年后的今天。
专注于历史题材黑白电影的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在与深焦的访谈中,谈到电影《悲伤秘密的摇篮曲》的画面细节时曾说“他为了增强画面的明暗对比,有时会在背景增加大量烟雾,制造一种古典气息。我觉得这一形式与主题非常贴切,因为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剧中的人物经历着悲剧性的时刻”③。
拉夫·达兹所说的古典气息拉夫·达兹这番话揭露了黑白影像在电影中的作用:还原历史黑白的成色。黑白体现出的是历史的厚重感,这契合这个时代人们看到的历史影像的色泽,而斯皮尔伯格也在解释《辛德勒的名单》选择黑白影像时曾说:“我看到的二战时期纳粹集中营的照片就都是黑白的。”黑白影像在大众心中似乎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或是人们在回顾电影发展历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标记,而这只是黑白影像的一部分作用而已。
黑白可以是对现实彩色世界的逃避,只因现实太复杂多元,滤去现实的多元与丰富的杂色,专注于黑白所指涉的更单纯的二元对立,增强戏剧效果,我想这也许是梅峰导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选择黑白的原因之一吧。
黑白有时能帮助新人导演省下影片制作成本,比如节省服化道、灯光的成本,在有限资金框架内更好地完成自我表达。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就为了成本考虑而选择了使用手持摄影的黑白画面。另一点要说明的是,黑白只是可以实现制作的相对粗糙,节省开支,但这并不表明黑白片成本就一定都很低,要知道2012年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三项大奖并入围戛纳主竞赛拿下最佳男演员的黑白片《艺术家》,其成本可是一亿五千万美元,在灯光摄影音乐、服化道等细节上下足功夫,同时还拿下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以及最佳原创配乐。
IMDB上显示诺兰在《追随》的DVD评论音轨中解释使用黑白的原因了解了黑白电影美学,再回头来看《本杰明学院》。
其英文全名为《Institute Benjamenta, or This Dream People Call Human Life》,改编自Robert Walser的《Jakob von Gunten》,这部诞生于1995年的作品同样使用了黑白影像,这是奎氏兄弟导演(史蒂芬·奎和狄莫瑞·奎)的作品序列中为数不多的黑白作品,也是他们仅有的两部故事长片中的第一部,而他们大部分作品都是风格诡异的木偶动画短片,其中短片《鳄鱼街》还入围戛纳主竞赛。
诺兰为了致敬这对兄弟导演,在2015年拍了一部这对导演的九分钟记录片,俨然一副迷弟姿态。而《本杰明学院》的男主演马克·里朗斯,在诺兰最新作品《敦刻尔克》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饰演水上那条线的老人道森先生。更多关于奎氏兄弟与诺兰的更多信息可以找一下奇遇电影公众号曾发布的文章《在他们面前,诺兰也成了小粉丝》,此处便不再赘述。
蓝光修复版《本杰明学院》海报电影透过有着独立意识的新学员Jakob的视角探入一个制度森严、人人循规蹈矩的仆人培训学院,观察并参与其内部的运作,在无意中与学院唯一的女教师、校长的妹妹发生神秘的联系,进而使整个学院的人与制度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系列变故之后最终校长决定关闭学院,而Jakob成了最后一位进入学院的学员。
本片的黑白摄影的独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线与阴影的默契配合,如前所述的动人一瞬便是在映射此时女主内心感情的波澜。而导演在访谈中阐释选择黑白是电影一开始创作时就有的直觉,且与学院的黑板与粉笔有内在的契合,他们试图与摄影师Nic Knowland一起利用影像去发掘最强烈的白色、最深度的黑色和最美最神秘的灰色。但碍于蓝光修复版并不完美,许多画面依旧模糊朦胧,并不能完整体验其黑白摄影之美。
其世界观承袭了奎氏兄弟之前的短片作品,诡异而神秘,幽深的封闭学院建筑中加入各种想象力丰富、有趣的细节设计,如鱼缸、纽扣、猴子、相似的密室、机械钟表,这些都能在他们的短片中找到相似的影子,比如密室的设计似乎来自于《杨·史云梅耶的柜子》里那成排的柜子里的世界,鱼缸带来的放大效果对比《杨·史云梅耶的柜子》中桌子上的水晶球又有着更进一步的妙用。
电影中Inner Chamber里的鱼缸我们看到学院的墙上无处不在的规矩意识形态标语“Rules have already thought of everything.”、“ Order is heaven’s first law.”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学员们遵守规矩服从管理,而校长在Jakob入学时就点明了这个学院的潜在规矩“You’re all one size here”,学校的授课内容也是如何服侍主人。导演也在利用电影语言不断强化这种内在规则的存在,学员们机械式地大声重复练习如何侍奉主人、形式感极强的吃饭上课的节奏、被放大的细节音效、高对比度的人物反差画面等等。
而这种对规则的描述似乎另有所指,指向那些由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本杰明学院”组成的集体主义专制社会,这个社会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行事规则、长短不一的警世标语,每个来到这个社会的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学习并适应这套规矩,他们对这套规则下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定义:生活,即使它是否定个体的自由与尊严的。但电影中的世界又与现实的世界不同,相比起来它更温暖一些;虽然每个生活在学院的人都已然习惯于遵守这套规则,甚至可能对自身所受的束缚并不自知,对所教授的内容全盘接收,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都活在对制定规则的校长的敬畏(或者说是恐惧)之中;而当新人带着坚定的自由意志闯入时,学院里的某些人开始受其影响,将自我的欲望更多的吐露出来,但结果却是在这样一个禁欲的世界里抑郁而终。说他比现实温暖是说电影中这种抑郁而终是对学院起到毁灭性作用的。
片中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富于形式感的、精美巧妙的动作设计,将学员们在集体主义下生活状态的荒谬可笑展现地淋漓尽致。
形式感极强的动作场面设计而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叙事留白,当把这种叙事留白嫁接在一个神秘的世界观上时,便给予了观众更加丰富多样的解读空间,即使是看完第二遍的现在,我依然会对很多细节和世界观感到困惑与好奇。正如耿军导演在《轻松 愉快》映后交流时所说:电影看不懂是好的,它会促使你去回味电影本身,困惑萦绕在你脑海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我想对于《本杰明学院》中留白的困惑会断断续续萦绕在我接下来几年的重复观影中,成为我一遍又一遍温习它的源动力。
参考:
①《认识电影(全彩插图第12版)》P23
作者:江南
2017/12/17 于深圳
福利: 鉴于目前网上可找到的蓝光版匹配中字的翻译质量很差,于是根据蓝光匹配英字自译了一版中英双字字幕,附上链接。 /img.php?url=https://pan.baidu.com/s/1eSJBFgQ 密码: 9f62 (链接中包括2G和7G资源的种子/自译中英双字字幕/主创访谈视频/导演短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