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

589

    5.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是一部剧情悬疑惊悚犯罪的电影,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的一生为背景,通过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展现了他的家人、同事以及他从事警察工作的经历。这部电影再现了一个充满情怀、嫉恶如仇、尽职尽责的公安局长形象。

    影片中,郝万忠留下了六十八本警察日记,详细记录了他从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从他接触的第一桩重大命案到临终前的全局计划,这些日记记载了他每天的摆设、案情分析、人生感悟,以及对悬案的多次重新梳理和研究。正是这些平凡的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基层公安局长的辛苦、不舍和寻求,以及一名标准警察所具有的职业基因。


     去年的3月份,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正好《白日焰火》也在上映,当时是两部片连在一起看的,当我再次去影院的时候《白日焰火》还在,这部《警察日记》已经下档了,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没有传说中的桂纶镁,导演宁瀛的名字也没有刁亦男霸气。两部片子同期上也是有趣,因为拍的都是探员警察的故事,只不过一个在路边喝酒还闹事,一个却无比纯良正派。内地拍的警察故事一直都乖乖的,因为神探们一直都没办法妖魔化,没办法像刘青云一样识人魂魄,也不会像柯南一样一眼就看穿,往往他们需要望穿秋水,就像《神探亨特张》。

     这部影片,明眼人一看这阵容就晓得了,主旋律。主旋律这种类型确实也是我国特有的,即使周总理在四个日夜里用的跟都敏俊XI一样的台灯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王景春扮演的警察郝万忠是主旋律的,导演的手法却不是那么主旋律,所以这是一部看起来散乱却有着先锋尝试的主旋律影片。

     主旋律电影必然神话英雄人物,这是让人最不喜欢的,就好比看内地的特种兵电视剧,总觉得都不是真的,制片方又在骗人。这部片的导演避开了这种惯用手法,好像在做一次加法,通过他人视角去补充这个人,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形象从量变一直到了质变。所以这是一场加法电影。

     影片的片头部分是纸张,翻页,然后一行行的字,最后出现了键盘,然后才是片名《警察日记》。用几个简单的镜头就把这部片的主要内容给说完了,这就是一个收集资料码字的过程。当然这要码的字就像电影里的写手的台词一样“这郝万忠,经不经得起网络”所以这部公式电影就给你来证明。影片看到一半我就想起了《公民凯恩》,同事,老婆孩子,仇人全都出来了,上演着一次次的小插曲,去填充人物,摹仿《公民凯恩》的方式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我认为对于这个题材而言是合适的。通过撰写书本的写手视角去走近日记,去走近他的亲人,这样的代入是一种回忆也是一种记忆、

     第一个人物的出场,它负责了郝万忠的青年时期,28岁,刚当刑警,第一次来到刑警办公室,紧张的喊错人,在办公室和花圃之间的门槛挎着,一边的它是阳光明媚,一边的他是阴影里的人,当上司跟他说再给你两天考虑,他毅然的站进了阴影的一面里,去迎接自己的刑警生涯,这是在我看来很特殊的一点,因为英雄人物不应该做人生一大重要决定的时候是阳光普照的吗?这是一大突破。
     
     这样的突破之处还有很多,让你觉得这个警察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认识的主旋律人物,郝万忠人生的第一场案件是个迷案,至今未解,影片的恐怖元素做的不错,回声效果很好,以至于我现在码字都还有点不舒服,但是不舒服也要写完。回到这个129案件,主旋律人物的称职不再是由鞠躬尽瘁去表现了,而变成了忘不掉,只要没解决都是不能忘的,在我看来承认自己有过失和遗憾也恰恰是主旋律人物以往所缺失的。

     再来说说这部片的摄影吧,其实我不大懂摄影这东西,但是我懂得大特写是什么?影片中好多的大特写,比如开头部分那个码字的写手在办公室里与其余两人对谈,那个头大的景深再一大,直接有着3D效果,我不知道摄像这么取景导演是去上厕所了吗?还有就是一些嘴的特写我也暂时表示无法理解它的存在,也许是用来叫醒观众的。

     这部电影还有一大特点是在于其的转场方式,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的转场,导演都用尽了办法,有刚开头部分的追悼会然后变到屏幕上,还有就是通过日记本的字迹转场,通过监视器转场等等等等,最特别的一个地方是聊到了不良记者段落的时候居然用了一种与《黄金时代》一样的间离效果,是的,这种间离不是《阮玲玉》式的,警察叔叔身子一转直接就穿越了,与两个时空的人同时说话。

     影片本身的音乐并不多,基本上是规律可循的,在爱情部分用的音乐是一个,让人直接把对这段音乐的感觉和妻子对等,129回忆时候的音效音乐也是固定。

     这是一篇我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东西,等我有空再接着写吧,我好像写完了,或者说,这部片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写完了,我困了。

     
     

     

     警察日记剧照-图片

     警察日记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