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星球

禁忌星球

544

    6.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禁忌星球

    《禁忌星球》是一部动作、科幻、惊悚、冒险电影。这部电影在五十年代是最著名的科幻片之一。故事发生在2200年,太空人登陆了一个星球,那里只有劫后余生的医生和他的女儿。他们计划将两人带回地球,但却遭到神秘怪物的袭击。为了生存,他们与怪兽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导演弗雷德M.威尔科克斯创造了一个庞大而玄妙的未来世界,比《星球大战》早先了二十年,令人惊叹。

    (原文刊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众网友站在窗边,眺望星空,等待0:00分显身的母星飞船,母星老乡的面孔似乎近在眼前,对母星的幻想让我们老泪纵横……一小时后,我们回到电脑旁,敲下一行字:上当了,外星人没来。这是个外太空争霸偃旗息鼓的时代,无数个阿姆斯特朗争先恐后去月球上踩脚印的事,已被人说成了骗局,爆料人士自觉匡扶正义而沾沾自喜;“旅行者一号”更像英雄故事的主角,制造的是回忆,不是未来。科学重新坠落地面,坚挺着的只有科幻,或者无力资助航天事业的草根科幻迷,大家一遍遍刷新着自1956年以来,在现实中渐远,在幻想中渐近的故事。我们依然有一个外星梦,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心猿意马地呼唤着匿名的母星。


    我有一个梦
    每个流浪汉都开着星舰

     这一切都发生在登月、主动向遥不可及的外星文明发出友好信号、以及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和拍摄[星球大战]电影之前,这是[惑星历险],人类初具规模的星际探险之梦。
     由于质子引擎的出现,光速旅行变得普遍,人类开始了初步的太空移民活动,于是在2200年,一艘名为“联合星球号C-57D”的星舰,来到了距离地球一光年之外的埃提尔星系,任务是搜寻之前派往埃提尔四号行星——牵牛星四号的幸存者,就此展开了冒险之旅。影片开始于一片浩渺的宇宙,一艘飞船闲庭信步地飞过银幕。替换掉引擎燃料、年代、星舰的名字、跟母星的距离,以及所到星系的名字,这个开头适用于任何一部太空科幻电影,换句话说,这种大背景设定,几乎就是太空冒险科幻片的终极公式,也许唯一的变量就是:让故事发生在飞船之内,还是飞船之外?
     至于飞船飞过画面的镜头,也是同类电影必用的桥段,23年之后,当[异形]在影片一开始,把它的“诺史莫”号运输船船体压满整个画面,并慢慢在镜头中移动时,充分说明了,在科幻影史上,每一个里程碑式的细节,都并未改变初衷,它们要营造的是同样的感觉,人类在宏大浩渺中流浪的感觉,而且在这样的流浪中,感伤成了附带的情感,兴奋与恐惧才是主导,这样的开头,一方面在幽深的宇宙中对比出了渺小,一方面又是秩序井然的科学技术发展带给人类的自信,极度的自卑与极度的豪情并存,[惑星历险]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牢牢抓住了这样的情感基本状态,在日后的电影中,这种状态余音绕梁,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实现了太空旅行,透过舷窗欣赏无尽时空,想必也是这种感觉吧。


    我有一个梦
    每个新世界都有个抢戏的AI

     机器人在电影中,大致有三次明显的更新换代——比微软地道不少。第一代是“逻辑至上”, 这一代中的佼佼者就包括[惑星历险]中的罗比、[太空漫游]中的哈尔,就连《星际迷航》中的瓦肯星人史波克,也推崇的是机器人式的思维方式,并且大副显然以此为傲。到了第二代就突然矫情起来了,人类忍不住移情,臆想着机器人的情感,“催泪派”大行其道。于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三代对此进行了调和,机器人可以有情感,不过是逻辑化的,所以,一、他们不对自己的感情进行道德判断;二、他们的情感都很极端,你总会看见他们在相同的情感追求上锲而不舍,其中的红人就包括班德、马文和瓦利。
     罗比的造型,无疑是对“逻辑运算”的高度赞扬,它全身上下最重要的地方是头部,此处是用来处理命令的,也是全身唯一一个透明的地方,它在进行逻辑运算的时候,所有组件的运作都暴露无疑,至于四肢如何运作,设计者并不打算强调,它被隐藏在了罗比乌黑锃亮不透明的躯体中,这就跟今天的极客一样,喜欢显摆自己灵光的大脑,对运动充满鄙视。
     在[惑星历险]中的出色的本色出演,让罗比一炮走红,它因此还客串了当年的热播侦探剧集《迷雾重重》(The Thin Man),在那部短剧中,罗比被人栽赃陷害,但受到主角威廉·鲍威尔的青睐,意思是,它是人见人爱的主。不过,罗比的作用不限于充当万人迷和厨子哥的知心人,它跟电影中的爱德华·摩比斯教授、星球原住民奎尔族那个宏伟的发明,为[惑星历险]构筑了稳固的精神内核。奎尔族曾致力于摆脱肉体,变成纯智慧的存在,他们留下了一项巨大的财富,可以自行思维、自行修复的庞大机器,这其实也是个机器人,机器巨人。在他们的发明中,有一个增益装置,可以让机器微小的能量,以平方数递增,教授的潜意识,便因此被放大,并变成了某种看不到的实体。罗比、奎尔族机器和教授,从三个角度展示了意识,或是机械逻辑生成意识、或是意识机械化、或是最复杂的:意识在机械作用中发生了能量转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生命体,也就顺便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情感和道德问题。[惑星历险]对AI的思考,使其完全不像是一部1956年的电影,因为仅此三点,几乎就涵盖了人工智能类科幻片中,一些最重要问题。


    我有一个梦
    每颗心灵都向往未知的疆界

     有个现实很叫人沮丧,科幻片大多充满了自我批判精神,因此,每一项发明都会引发灾难,搞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都是怪人,负责承担亦正亦邪的道义重压,只有工科科学官才有可能胜任完全正面的角色。有些是道德反思,有些纯粹是制造矛盾冲突,多数是两者兼有。在[惑星历险]结尾,奎尔族的发明被发现存在致命瑕疵,摩比斯教授坚持的观念也被证伪,他还搭上了性命。但是,星际旅行类电影的整体格调还是上扬的,星际旅行的故事属性,本质上是人类文明和其他文明、人类和宇宙这一自然存在的交流和碰撞,科幻创作者对这些对象往往充满了敬畏,批评依然集中在人类自身,很少会有电影去批评宇宙,这显得很傻,也很少去批评外星文明,除非这种文明是用来影射人类文明的,比如某种极端的政治体制。这种心理也不难理解,在科幻的世界里,人是自卑的,否则我们会因自满而停止幻想。另一科幻大类塞伯朋克也从相反的方向证明了这一点,塞伯朋克的格调基本是下沉的,它塑造的世界充满了不美好的事物,因为,塞伯朋克的世界里,幻想的文明不是来自其他族类或自然,而是来自人类自己。
     摩比斯教授依然是人生的赢家,他对奎尔族文明充满敬仰,以及身为人类的自卑感,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能看到,甚至可以说,这是科幻存在的一大心理基础,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正是因此在进步。
     我们称地球为母亲,对母亲的热爱让我们选择了留下,而对自己的热爱让我们选择了离开,因为在母亲的怀中,我们将永远是幼儿,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格,人类必须成长,我们对母星的呼唤,正是对自我的呼唤,母星既可能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星球,但它更承载着精神寄托,象征着开拓宇宙洪荒的精神,即便在地球上,人类的进步也都伴随着开拓,如果人类丢失了仰望星空的能力,那就标志着这种文明已进入了衰退期。
     所以,仅以[惑星历险]纪念那个现在只会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1960年代,在那个年代,连第三世界穷得皮包骨的老人,都会为登月成功欢呼落泪,那个时代,人们还不局限于现世的利益,他们看得见未来,也能感受未来。

     禁忌星球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