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派:红楼梦之桃花诗社》是一部儿童古装电影,改编自四台甫的《红楼梦》。影片主要讲述了金陵十二钗副册和又副册之首香菱、晴雯的人生故事。
香菱的故事可以被看作是林黛玉的前传,而晴雯则更像是黛玉的影子。故事从桃花诗社展开,通过宝黛钗的引导,展现了香菱和晴雯之间的“梦幻情缘”以及他们作为“薄命子女”的命运。
香菱学诗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但在梨香院中,夏金桂对她进行了种种刁难,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晴雯生性娇俏,引起了袭人和小丫鬟坠儿对她的嫌隙,最终王夫人将病重的晴雯赶出了大观园。
影片中,宝玉在太虚幻梦中与黛玉、晴雯和香菱相遇,得知他们前世的身份,发现自己原来是神瑛侍者,黛玉则是绛珠仙草。为了还给侍者的浇灌之情,黛玉用尘寰一世的眼泪将自己送还,再次化身为三生石旁的仙草。
作为一个原著党,当初也被17版的小戏骨红楼梦惊艳过,这次天真派的出来本来是抱着很大期待的。最后,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吧。
部分小演员的演技和颜值可打四星,然而剧情是负分,综合下来那就一星吧。没有针对孩子的意思,这片子纯粹是被大人毁了。
首先是选角,不是说扮演林黛玉的小姑娘不漂亮,而是她实在不适合啊。她的眼睛就像倒着的月牙,似笑非笑,一脸的喜庆。她适合的是那种甜甜的小女生角色,选她来演林黛玉,有失慎重。而是她和钟宝儿的宝钗站在一起就像林姐姐和宝妹妹……
其他有些选角和人设也一言难尽。袭人只能说相貌平平,没有袭为钗影的感觉不说,她看起来比其他角色小起码五岁,比晴雯宝玉还矮一头,她是怎么在晴雯摔了扇子后叫出“妹妹”的?导演难道看不出这个bug吗?而且袭人在这里面变成了一个挑拨是非、颠倒黑白、毁谤他人的反面形象,在宝玉面前就敢直说林黛玉这样的美人“不干净”,是谁给编剧勇气这么黑袭人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很难理解吗?王夫人也同样被黑的不轻,不仅演员选岔劈了,对角色的理解也不准确,一个信佛的中年妇人整天面露凶光是要搞谁?就算是不喜欢林黛玉,作为亲舅母面子上也要过去,对林黛玉的病不管不问又是几个意思?高鹗都没这么写吧?
演晴雯的孩子是小戏骨里的元春扮演者,颜值没问题,眉眼也有点像片中的林黛玉,然而情节莫名其妙,像是继承了杨氏晴雯的路子。晴雯重要的闪光点病补雀金裘没拍,挑唆贾宝玉装病不去上学这种令人???的倒拍了,这是强行安排矛盾吗?
时间线混乱。端午节礼在二十八回,这样的早期剧情和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混在一起。前一秒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后一秒就众姐妹一起放风筝,恶仆向王夫人告密撵晴雯了。白雪红梅的诗刚作完,香菱就辞别大观园回梨香院了。重建桃花诗社在七十回,而四十九回的白雪红梅之前就出现了桃花诗社的牌匾。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情节转折突兀,矛盾点靠生搬硬造。有些情节画蛇添足,去掉也不影响整体。有些书中的重要情节却被忽略。本片既然主要是香菱和晴雯的故事,那么香菱:学诗的主要过程没拍,就连第三次作的进步最大的诗都没念出来听听,几个人对着一张白纸尬夸。情解石榴裙没拍,屈受贪夫棒没拍。反而让夏金桂化身容嬷嬷,做布娃娃陷害香菱并且拿针扎她。晴雯:病补雀金裘没拍,互换内衣赠指甲没拍,去做芙蓉花神原是小丫头杜撰的,这里成了晴雯托梦亲自说的。既然芙蓉花神都说出来了,芙蓉女儿诔却没拍。哪怕不拍对着芙蓉花祭奠,让宝玉临窗念上两句也好啊。一部一个多小时电影的体量盛不下太多故事,择其要去其杂也不会吗?请个文学顾问那么难吗?
这样的片子,严格来说应该叫天真派红楼同人之香菱在桃花诗社学诗,可它偏偏叫红楼梦,这就难怪引来红迷的差评。没读过原著的小孩子看这样的作品,就会以为红楼梦就是这个样子的。
小戏骨红楼梦珠玉在前,后面很难再有这样好的作品了。希望这个团队好好沉淀沉淀,琢磨出自己的好作品,别再以蹭经典IP的热度和消费小孩子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