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

760

    1.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是一部关于家庭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两个家庭因为一场有隐情的意外而被迫疏远的故事。在时代的洪流下,他们经历了磨难和不安,人生起伏跌荡。然而,他们最终选择面对现实,勇敢地向前迈进。

    年轻的刘耀军和沈贤明是挚友,他们的两个儿子沈浩和刘星在郊外玩耍时,刘星意外身亡。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刘家不得不离开家乡,远赴南方。

    多年后,已经年迈的他们再次相聚。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揭开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年轻一代的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使得隐藏的真相终将揭开。岁月如梭,生命不断向前。

    大家好,我是王小帅。《地久天长》正在全国点映,看到很多人对于影片的讨论甚至争议,我也很想加入进来,跟大家聊一聊。

    创作初衷:《闯入者》之后,我就有了创作《地久天长》的想法。我是60年代生的,经历了中国发展巨变的几十年,感触良多。从创作角度看,遇到这么多的起起伏伏是一件幸运的事。2015年,因为社会老龄化的问题,我们面临社会转型,需要提高生产力,国家放开新的政策,那个时候给我的一个触动就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已经形成了新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我才有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老百姓生活在其中,他们对这样的一个全新的结构是怎样的感受?这是我从大的时代跨度上来考虑的。还有一点,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时间去感受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自身的命运的无常,有些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可能一点点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这一点是时间的积累才能看出来的,也和我构思的这个故事的剧情很贴切。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着手创作《地久天长》。

    拍摄制作:拍这样一部有很大时间跨度的影片,搭建场景和营造细节都花了很多精力。比如美术,要把多个时代的气氛展现出来,要恢复不同时代的道具陈设和环境。我们经历了一个慢慢恢复信心的过程。拍摄前我们查阅了大量八九十年代的照片,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拍的,极为触动内心,但现在回过头去,那种生动感是回不去的。这就是我说的一分为二的感受中的遗憾,以及为什么说是慢慢恢复信心。因为最初是有点胆怯和沮丧的。我一直主张大家,不管是哪个时代,一定要给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包括纪录片,多留空间,让它们能够生存,只有这样的作品拍出来了,再过多少年以后就又成过去,它们都将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为了把影片要求的生活化细节和年代感还原出来,所有场景搭好之后,都让人在里面多住几天,摸摸墙,用一用那些老道具,让它变得有人气,像真的回到那个年代;甚至在筒子楼里烧煤球,生火做饭,这些炉子得真的能用,能点火,能通风,能走烟;炒菜锅都要真的刷几遍油,做几遍菜,哪怕是大部分都拍不到;演员的服装也是大量地做,大量的找。让一切都恢复到生活的细节里面,恢复到真实里面,给演员们营造出那个年代的真实的气氛,剧组甚至任性地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不惜几次南北大对调的转场。所以,整个剧组跟着景春、咏梅饰演的夫妻,经历了从包头到福建、再从福建回包头的人生大迁徙。我想给观众在银幕上呈现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感。

    面部特效: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就是把中年演员变年轻,减少20岁的样子,让观众感觉到时光的流逝。而这大量的后期工作也是要让观众越看不出来感受不到越好的,虽然这是在制作商花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部分。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里,一个演员的一张脸,要让它变得年轻化,还得不影响他们画面上的质感,这个难度对于从没拍过科幻题材的我来说,是一个难题。但是正因为如此,也成了后期公司更大的难题,因为我的要求是以极大程度接近真实来要求的。这些演员的年龄跨度特别大,四十多岁的演员,五十岁的演员,扮演六十多岁的人,这个分寸的拿捏也极为重要。我们合作的是英国一个顶尖的特效化妆团队,根据每个演员进行倒模、做假皮。他们非常好的完成了这不大不小的年龄感,把握的分寸感极佳。

    创作主旨:我觉得好的创作都有其人文关怀的成分存在,有人关注底层的困苦生活,也有人关注奢靡的上流社会。对我而言,摄影机要对准寻常百姓,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肌理。艺术跟权力是天然背离的,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经常被景春和咏梅所饰演的人物所感动,这种宽恕与包容的能力与我自己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那么慈悲。他们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在孩子面前,他们从不表露。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善意和慈悲。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一个人,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还是在那么坚韧的生活着,依然抱着善意,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我的一个理想。事实上我们的社会,这样理想的寻常人比比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福报,把这种福报放到电影里很重要,让它扩散出去,让善意和宽爱去传播,而不是勾心斗角、谩骂诋毁。

    剪辑过程:这个剧本是在最后阶段搭好现在的结构的,原本是按照时间线来的,庞大的结构,和小说、电视剧不同,受容量和语言特性所限,电影不能这样。进入剪辑阶段,就先由剪辑师做了一些其他的尝试,但不行。所以最终还是按照我在剧本上搭好的结构来剪。有些导演很厉害,不要剧本就拍电影。我就不行,这样太冒险了,制作成本上也控制不住。我还是要先做好剧本。电影里有很多地方做了时间上的空白,没有表现,我想用一种时间切片的方法去拍,所以这些时空的留白都是刻意的。叙事的线索是耀军和丽云的情绪,当然也是我的情感,不想用字幕去交代时间地点,我就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我认为观众没必要去把这些东西搞得太清楚,就去看这段遭遇这段情感就可以了。

    柏林得奖:在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宣布景春和咏梅斩获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的时候,我的确有些出乎意料,毕竟这是史无前例的。我们的质量是好的,去电影节之前我们也知道这部电影有个它很突出的特点,无论是体量还是实力都是好的,如果没有金熊,我们猜测最有可能的就是王景春,完全不是演戏,就是生活在里面。那么咏梅也是,大家说她演什么了?会得奖,恰恰就是她没有演,她就无怨无悔的守着这个家,随在命运里面、随在所有的遭遇里面,浑然天成的。

    关于主角:说到景春,我们之前合作过《我11》,他的气质是很符合这个片子的,很容易融到故事的气氛中,因为角色对于年龄也有要求,大约四五十岁,演绎从年轻到年老的过程,他和咏梅很搭。中国传统的夫唱妇随的夫妻关系,从来是很沉稳的。而咏梅很具备这样一种特质,你看她在得奖之后的沉稳,她特别适合这对夫妻的特质,让人心疼。景春和咏梅是我心中的普通中国人的样子。

    他们俩在一开始拿到剧本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很有信心,觉得自己跟这个剧本中的人物共性也很多,虽然不是说每个人都遭遇同样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演员都经历过这个时代的变化,他们特别了解中国人,他们的父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包括自己和孩子,就在这个社会里,随着这个社会的变化而生活着,这些是共性共情的东西,只需要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自己的认知拿出来放到里面就够了,不用太多刻意的塑造和扮演。在拍摄中,我们从外部给他们辅助,美术、道具、化妆、服装这些,我们做好,他们去到里面生活就可以了。观众所看到的真实感,是整个团队共同塑造出来的,那种无痕迹的、隐忍的,没有那些外在表现的表演,更为深沉和宏大。

    市场预期:我对电影节和市场都没有过多思考,就是自己努力要做好片子。对我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电影,这就是生活。这个生活是我们中国观众最能接受的,我希望引起中国老百姓的共鸣。我们从导摄、美术、服装、道具、特效这些方面,都竭尽所要表达的这个时空里的极致,包括演员也是,剩下的两分其实就是它毕竟还是电影,它不会真正回到过去。我认为,现在很多情感和大家所处的这个环境、时代都是共通的,去年到现在,《小偷家族》、《绿皮书》等很多大家意想不到,觉得不会有好成绩的电影,收获都很不错。这种变化其实已经在发生了。所以我们有理由,抱着乐观和希望的态度来面对这种变化,拥有自己的市场空间。

    豆瓣朋友们,观影结束后希望你们能留下你们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来和我一起聊聊《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剧照-图片

     地久天长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