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蝴蝶》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电影。故事讲述了加夫列尔和卡门夫妇多年的婚姻生活,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阿米。尽管加夫列尔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儿子,但他对阿米一直充满爱和关怀。然而,当卡门再次怀孕并生下一个儿子后,阿米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父母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小儿子身上,让阿米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在这种冷漠和罪恶感的环境下,阿米逐渐长大成人,但她的家庭却已经破碎不堪。一场意外事件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被人侵犯,而父亲也因此坐上了轮椅,母亲的精神崩溃。与此同时,阿米发现自己怀孕了。
《折翼蝴蝶》通过展现阿米的成长和家庭的破裂,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影片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形象,深入探讨了爱、责任和亲情之间的冲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被引发深思,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折翼蝴蝶》不仅在剧情上引人入胜,还通过精彩的演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费尔南多·瓦尔沃德和西尔维娅·蒙特分别饰演加夫列尔和卡门,他们的表演真实而感人。SusanaGarcíaDíez饰演的阿米则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受伤的内心世界。
总之,《折翼蝴蝶》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通过真实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挑战。它不仅触动人心,还引发了对家庭和人性的思考。
很多导演喜欢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把一种叫做成长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从漫长而琐碎的生活中抠掘出来,小到只是眉宇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细碎的话语。折翼蝴蝶就是这样一部记录少女成长的电影,冷峻,气质上压抑,全片一黑到底,台词很少,却在一种万恶与隐忍的对抗之中,宣泄着一种对于情感缺失的无声抵抗。
其实,自闭症的孩子是可怕的,做事偏执,喜怒无常,往往一点点情感上的缺失会扭曲他们整个完整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导演是值得称赞的。冷色的光影效果,拐杖顿地营造出的少女幽闭的生活空间,都准确的传达出了一个自闭症少女的生活情绪,而行为的异常也在女孩被母亲一次偶然的无视而剪掉了围巾上的蝴蝶做出了很强的心理暗示。事实上,女孩的心理缺失来自于外公自打其出生的无视于憎恨,在这个男孩至上的无产阶级小家族里,女孩的到来只会是一种温馨与融洽的表象,而女孩的这种偏执也在拐棍顿地的结束声中,在老人离去时那万恶的眼神中根深蒂固。
女孩最后用枕头杀死襁褓中的男孩其实只是出于一种安全感的缺失,万恶的表相下是一种母爱的试图找寻。在这个幼小的心灵堡垒里,母亲因为男孩的到来而不再温柔的叫上一句小乖乖,不再记得让其亲吻头发和面颊。因为母亲可怕的梦魇,女孩成了那个将男孩扔出窗外的罪魁祸首。因为摔得遍体鳞伤,却被正在喂奶的母亲喝斥着滚出房间。导演把这个情感崩溃的过程铺垫得很立体,女孩杀死男孩之前依旧微笑着拉着其稚嫩的小手,这让我们忘记了万恶的本身,而只是遗憾。
我们都知道,男孩的离去只会成为生活更大的伤痛,镜头再次闪回的时候女孩已经是可以操持家务的少女,依旧是一个父亲推门的动作,不再是踩到玩具小鸭子,而是头顶撞到的一只金属昆虫,然后是镜头的扫视,墙上的,女孩手上的,一只只冰冷而又粗粒的昆虫。其实,这更加暗示了女孩冰凉而又死去的内心,因为母亲那旷日持久的伤痛与思念,不但没有因为男孩的逝去而消失,却隔绝了母女之间那本该有的浓浓温情,因为在母亲强大的感情支撑点上,依旧固执的坚持着女孩是杀死男孩的邪灵之手。
自始至终,女孩都没有走出过童年的阴霾,即便是锥子在手腕上划出了深深的伤口,那种饱满的压抑感都没有宣泄出来,即便是青春骚动的一抹暖意,也终究是以被强奸而怀孕收场,即便是那满满的父爱,也只最终定格在父亲呆滞却挂满泪痕的面容里。
有人说结尾的温情足以磨灭掉整部电影的晦暗色调,实则不然。母亲在爱的堡垒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情感的底线已全然被摧毁,与其说是冰释前嫌,还不如解读成女孩在母亲癫疯之后的释然,最后母亲在女儿隆起的小腹上附耳的瞬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一种新的轮回,而前方的路依旧坎坷,没有期待。
我很喜欢导演拍出的这样的作品,笔触细腻,感情饱满,不哗众取宠,而且有着极强的捕捉演员的敏锐洞察力。扮演艾米的小演员贡献了几乎满分的表演,她把那种对于母爱的缺失与找寻,用极其本能的眼神语言传达的直逼人心,很少的台词,最多的一句“是的”,这种表面的顺从内心的逆叛,无声却很有力量感,与此同时,那没有哭声的抽泣里折射的万恶神情,也为她欣然的学着电视里的一幕来挽救自己幼小却强大的内心埋下了罪恶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