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孤语》是一部融合了喜剧、惊悚和犯罪元素的电影。主角杰瑞(瑞安·雷诺兹饰)是一名工厂打包工,与一只猫和一只狗过着互相依靠的生活。尽管同事们认为杰瑞乐观豪迈,对待事情充满热情,但事实上,他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需要依靠药物控制病情。更糟糕的是,杰瑞并没有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因为一旦吃药,他就无法与家里的猫和狗对话。
杰瑞喜欢他们工厂里的女同事菲奥娜(杰玛·阿特登饰)。然而,在一次意外中,菲奥娜不幸丧命于杰瑞的刀下。杰瑞将菲奥娜的尸体带回家,将她的头切下来藏在冰箱里。令他震惊的是,菲奥娜的头竟然也开始说话了。菲奥娜恳求杰瑞为她找一个伴侣,于是,杰瑞将目标放在了菲奥娜的挚友丽萨(安娜·肯德里克饰)身上。
1985年12月29日,在伦敦东部的Hackney Wick,发现了一具女尸,被害人是一个19岁的从事秘书工作的女子Alison Day。而与此相隔不久,86年春季,伦敦南部65公里的Guildford郊外的一个村子中,在林地里又发现了一具女尸,死者是17岁的女孩Maartje Tamboezer。这片林地上长满了风铃草,因此被警官们将这件案子称为“风铃草调查”(Bluebell inquiry)。 虽然两地相距甚远,但警方仍然从这两起以及后面发生的多起杀人案件中找到了共性,包括了用来勒死被害人的带子,用剪下来的衣服塞住被害人的嘴巴,捆绑被害人的双手的方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纵火焚烧尸体的尝试,这在英国当时任何杀人案件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行为方式。 这起连环杀人案件由于苏格兰场以英国人特有的严谨到古板的地毯式搜索,以及被称作“犯罪心侧写”(Psychological profile)之父的著名犯罪心理学家David Canter对凶手相貌特征、生活方式及成长经历准确到令人吃惊的描述,最终告破,凶手正是一名经常乘坐火车四处旅行工作的木匠,而其犯案地点和时间正好与英国某条铁路的轨迹和时刻表相吻合。 这起案件,也成为了犯罪心理侧写学的典型教材。
关于风铃草案凶手一段叙述 “他出生在一个夫妻不和的家庭里,父亲或母亲可能有过犯罪史,在他五岁到十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婚。跟着父亲长大的他,经常因为做事迟钝被父亲毒打,可能因为偷窃等轻罪被短期拘禁。求学时期,因为个子太矮,相貌平平而又不善言辞,被同学以及女性嘲笑。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在本城的汽车修理厂做修理工,可能有窥阴癖或暴力袭击等犯罪行为。平时沉默寡言,一个人住在城市边缘的一间公寓的小套间里,没有特别的爱好,不嗜烟酒。犯案对象选择为到修车厂送修的单身年轻女子。他总是在晚上尾随这些女子,并将其胁持到僻静的地方进行强暴,并将她们用自己的皮带勒死,然后泼上汽油焚烧其面孔。平时着装整洁,说话简单但是含糊不清,为人处事缺乏基本礼节。”
关于这个案件所做的心理学分析可以百度搜索 连环杀人犯的心理浅析 一文,以上文字均节选此文,感谢此作者。
话说这片子真的不错,剧本也很到位,当然美国这种各民族混合的国家杀人手段五花八门以至于让 CSI 的编剧Chuck Lorre都笑说CSI是最好干的编剧,几乎把美国警察的调查报告照搬荧幕就能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伊朗女导演玛嘉,说起前几年议论纷纷的《我在伊朗长大》大家也许有些印象,而且这人的专职是儿童文学作家,喜欢画一些儿童插画,可能常年对儿童心理的分析使得此片对凶手的心理刻画拿捏的非常好,看到最后除了有点黑色喜剧的味道,甚至对凶手所犯下罪恶感到不是特别排斥。
瑞恩这货怎么说,真的是演对角色了,起码符合我心理的那种角色,之前看过他很多作品,总觉得这货笑的特别假,而且总有一种淡淡的..... 贱味。总之,像豆油说的,本片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短了,还没好好享受这种负能量就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结束了,不管怎么样,本片表演上所体现出的专业性值得敬佩:刀捅在腹部的时候,体内出现大出血,心脏会把大量的血液通过胃部挤压至食管喷出体外,捅在肺部的时候也是,肺部会剧烈收缩把血液通过气管喷出体外,所以,当捅在致命部位的时候,人根本就叫不出来,只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想起一些片子角色都被捅烂了还大声呼救就想摇头扶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