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橱》电影恐怖,自从妻子过世后,尚元(河正宇饰)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为了修复彼此的关系,尚元决定带着女儿搬到乡下。然而,尽管搬家后,尚元仍然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对女儿关心甚少。女儿因此有更多的独处时间,开始展现出奇怪和令人不安的行为。与此同时,尚元也开始在家中遭遇离奇的现象。
某天,女儿竟突然在衣橱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尚元如何寻找,却找不到女儿的踪影。就在这时,一名叫做庆勋(金南佶饰)的人突然找上门来,并声称自己知道关于那衣橱的秘密。为了寻找尚元的女儿,庆勋坚持要尚元和他一起闯入“中间地带”,于是两人开始揭开隐藏在衣橱背后不可告人的真相……
自《午夜凶铃》《山村老尸》《咒怨》给我留下三团少年阴影后,我就非常抵触观看恐怖片。然而,我还是看了《衣橱》。
上半场就被吓着几次。一边抚慰小心脏,一边纳闷:河正宇为什么要接拍这种片子?难道知道我在统计他的作品年表,想挑战不同的角色类型?
事情最后往往会有答案。看到后半部分,我也自解了疑惑——打动河小花的,大概不是片中的恐怖元素,而是片外的恐怖现象:儿童虐待。
这世间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对于孩子亦是如此。我们歌颂天下父母的爱子意厚情长,也必须看到有些父母的蛇蝎毒辣心肠。
先看我们中国:山西12岁女童遭后妈殴打脑梗死、黑龙江4岁女童被打进医院、成都3岁女童遭虐身亡、安徽5岁孩子被父母打至病危……小小身体,遍体鳞伤,不忍直视。
再来说韩国。
借用《小委托人》片末的一组数据:
韩国虐待儿童涉案举报,2001年4133件,2015年19208件,2017年34169件……这是官方数据。我们有理由相信数据是不准确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次虐待都会被举报进入数据库。而2017年的34169件,意味着仅仅在365天里,就有3万多人次的韩国孩子被虐待。
谁在虐待孩子?答案:80%以上都是孩子父母,90%以上是孩子的家人。虎毒不食子?人比虎残暴。
相对于体罚,还要一种虐待相对无形,即精神虐待,包括冷落、轻视、言语挖苦等。
怎么处理?法治。但更多施暴者会逍遥在法律之外。
现实是文艺作品的奶源。如果将这种现象搬上电影,应该怎么呈现?《小委托人》走的是正常路线。
这时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母亲告诉我废弃工厂内的水井里,藏着水鬼,会把在井边的小孩拉下去。自此不敢去,小伙伴们大概也听过父母的警告,也不敢去。
现在我知道,所谓水鬼纯属无稽之谈。但那时真的起到了作用——比大人们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井边危险之类的道理要管用得多。
《衣橱》的剧本构想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原理。它没有选择安稳地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采用了韩国流行的灵异思维,告诉大家:每一个被虐待、被冷落的孩子都会进入怨念的时空内,成为恶鬼。
人不忌惮人,但会恐惧于鬼灵。
唯有大人的爱和关怀,才能解救恶行酿下的恶果。
于是,在完成社会价值内核后,全片就搭建起两位父亲在一位驱魔师的协助下,分别自我反思和拯救的故事。
相对而言,明真爸爸的“恶”比伊娜爸爸(河正宇)的“恶”要大得多(说实话,河正宇在片中的错误并不太明显),所以明真要苦于伊娜,明真爸爸所受到的惩罚也重于伊娜爸爸;伊娜可以被救回,而明真只能停留在另外一个世界。
从我刷过的为数不多的鬼片来看,几乎每一部恐怖片都有一个恐怖符号,《衣橱》的恐怖符号就是衣橱。
恶果为什么会藏衣橱后面的空间里?我想有两个原因:震慑施暴的大人们,恶事之后,小心家里的衣橱。另外一个原因则相对更加具象:衣橱是很多孩子的安全港湾,无论是做了错事、还是受到了惊吓,又或者纯粹好玩,都会习惯性地跑到衣橱里。而衣橱也自然而然地被设计成为通往另外一个阴森世界的入口。
河正宇终究是从壁橱里拯救出了女儿伊娜,孩子幸运地忘记了这段记忆,欢快地走出学校;学校外面,是热闹的街头,漂亮的长镜头走向转角小巷,一个破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孩子面对着一个老式衣橱……电影结束,现实继续。
大多数错误无法挽回,如同那些进入壁橱的孩子。影片选择让伊娜失去这段记忆,目的很美好,儿童的创伤可以是一辈子的疤,只有失去记忆,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
影片不是法律,片子的终极意义也只能在于警醒——对孩子行虐者,停下拳脚;对孩子恶意者,收起恶意。
世界上有些让人惧怕的东西总是好的。
✎文︱韩影书(微博:@韩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