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拖故事》是一部喜剧、爱情和同性题材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两个学校的朋友决定开始假装异性恋以适应社会的情节。
《拍拖故事》作为一个主题为同志群体自我身份认同的青春片其实已经不算新颖了,除了最近的《爱你,西蒙》,男主演fion在2016年主演的《帅气的恶魔》其实也同样是讲自我身份认同的爱尔兰青春片,而他在四年后也用精湛的演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神经质,又压抑又令人心疼的男生Eddie。
《拍拖故事》的情景设置是在90年代的爱尔兰的乡村小镇,尽管在1993年爱尔兰已将同性恋除罪化,但宗教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强大而固执,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观看抵制同性恋性行为的教育片,而在这个小镇公开自己的同志身份也意味着要面对几乎来自所有人的指点甚至恶意,正是这样的环境让都是同性恋的男主Eddie和女主amber选择了假扮直人情侣,而故事也随之展开,最初两人十分顺利,但随着两次在城市酒吧的经历以及amber遇上了自己所爱的Sarah而最终选择出柜,两人的假情侣关系也因此破裂,在影片的最后,勇敢的amber勇敢的鼓励深藏柜中的Eddie放弃从军选择出走并将自己所存的两千磅都给了Eddie,Eddie最后也总算鼓起勇气选择了出走。
其实如果要严格的审视剧情的话,《拍拖故事》的剧情略显松散,且amber的母亲如此迅速的接受了amber的lesbian身份的剧情也确实有点刻意,功能性很强。
虽然剧情可能并不出彩,但是在Eddie和amber的人物塑造上《拍拖故事》却做的着实出色,深柜的男主Eddie,从小背负着继承父业的沉重担子,不断为了父亲期望而痛苦的训练,在父亲的威严目光和有时突如其来的泪水下强忍着前行,面对同性恋几乎必被全员嘲弄的环境,他全力压制自己的本性和肢体,让自己变得僵硬而封闭,他在恐惧中将自己关进柜中,害怕别人认为自己是“玻璃”(对同性恋的蔑称),甚至害怕听到“gay”这个词并且不断洗脑自己想让自己真的能喜欢上amber,但是他的本性又在他的脑海里持续的盘桓,他在痛苦中折磨自己,一边用画画出自己的欲望,一边用不停的书写否定自己。
而女主amber则显得更成熟,她讨厌绿洲,喜欢激动地谈论波伏娃,对每一个指点她的人竖起中指,随着电影的推进,她对自己的认知也越清晰,不同于男主,在遇见Sarah之后,她越来越主动,从一开始她就通过租场地给发情的少男少女来赚钱,最终攒到了满满一个披萨盒子的钱,有足足2000镑,她本来计划靠这笔钱来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小镇,可在影片最后她并没有离开,因为她已经不要靠逃离来保护自己,她足够自信,也足够爱自己,即使在这样一个小镇她也可以继续安然的生活。
所以尽管在影片最后,我会为Eddie和amber的友情而感动,amber是Eddie青春期里遇到的最好的人,她奋力的拉住Eddie,不让他掉入迷失和痛苦的深渊,不断地让Eddie接纳自己,还把自己沉甸甸的2000镑交给了Eddie。是的,这一切都让人动容,但我遗憾的是,我更希望Eddie即使没有这2000镑,也能选择做自己。因为一个人愿意接纳自己的勇气,本应远大于这2000镑重量。
但抛开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无论是开头导演通过广播和电视简明扼要的展现了时代背景和男主家庭背景,还是两场酒吧戏里打光的设计:第一场是男主与drag queen的温柔相拥,此时的光的亮度相当高,给人一种梦一般的不真实感。
而另一场夜店戏中男主与路人起舞时绿光和蓝光的相互交替也相当有意思,尤其是男主突然发现自己认识的一个朋友也在场时,镜头拍摄的蓝光下的面孔都显得非常惊惶。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笑点都是那种尴尬场景的局促式的,比如男主听到暗恋的老师说我明白你的感受时直接亲了老师一下,老师大吃一惊并高呼自己是直的并且和自己的老婆还有30年房贷要还。
最后总体来说,《拍拖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青春喜剧,女主amber也是青春片里那些美好的人的代表,就像《帅气的恶魔》里安德鲁斯科特饰演的角色,像《真心半解》里的Paul,他们陪伴着我们的青春,跟我们一起感受着悸动与哀乐,他们望着我们的眼睛,一遍遍地告诉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会好的!一定会的。”,当然,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能并不能遇到一个如他们一般的人,也不会得到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逃离的装有2000镑的披萨盒,但,我还是希望,每一个人,即使没有其他人的帮助,也能够不放弃,充满勇气充满气度的去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走到阳光下,去做最本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