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

少帅

704

    1.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少帅

    《少帅》是一部以张学良为主角的电视剧,剧情涵盖了传记、历史等多个领域。

    剧情设定在大雪纷飞的严冬,张学良和他的姐弟首芳、学铭乘坐马车从老家来到奉天。他们身穿縗絰,而父亲张作霖则充满信心,准备着一番大事业。张学良从小就是个耿直莽撞的孩子,他敢于顶撞父亲疼爱的姨太太,并且不受管教。同时,他心中也种下了对表嫂的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学良变得豪夸,兼具一般纨绔子弟和将门虎子的特点。在动荡的年代,张作霖作为一方霸主,周旋于冯德麟、汤玉麟、中央军阀乃至日本人之间。他曾经从草泽登上了政治的高位,但最终却以灰飞烟灭告终。而被冠以少帅名号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既有朱颜美人凤至、赵四等人的陪伴,也有家国恼恨的重任。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一代传奇人物的人生,伴随着时代的起伏和变迁。

    作为官方语境里的正面形象,张学良曾经被很多人扮演过,金安歌、寇振海、刘劲、胡军、刘奕君等,在这些演员出演的作品里,张学良一直是作为一个标签化、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出现,而这一点恰恰是张黎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文章版张学良,是一个弱化政治意义的张学良。张学良不是一个伟光正的历史人物,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老帅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只是因为官方语境,以及「西安事变」里的作用,后人往往更着眼于他正面的一方。而电视剧《少帅》没有这么拍,它立足于张学良自述的一句话:「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为什么张学良这样说?张学良在三十六岁以前的日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提到张学良,往往想到的就是「九一八不抵抗」与「双十二西安事变」,而对他之前的人生一无所知。可我们也很清楚一件事,只有充分了解了一个人的过去,才能理解他在重要时刻做出的选择。因为张学良过去的人生里,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为了避尊者讳,以往的影视作品里选择了回避,而张黎和江奇涛没有这么做。江奇涛,《人间正道是沧桑》《汉武大帝》的编剧,由他来创作《少帅》剧本是令人放心的。(虽然这期间出现了疑似抄袭的事件,但在没有确认之前不发表意见。)所以江奇涛说,《少帅》最终确定的主题是:另类生命的成长史。电视剧第一集就是操着一口东北话的小张学良登场,这个小孩子演得极好,有灵气、有韧劲,压得住场面,令人眼前一亮,因此很多观众从那一刻起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张学良。按照一般的套路,人物长大后就应当是伟光正的,面对敌人要大义凛然,面对丑陋要极力揭露,可是令观众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二集、第三集,导演和编剧就大胆地让「表嫂」出场,而张学良与表嫂通奸的戏份也成了让不少人大呼意外,但仔细想想,确实在情理之中,张学良亲口承认过的,凭什么不能拍?如果不这么拍,他就不是张黎了。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首先是一个人,这个人永远是有血有肉的。因此我们看到,张学良对张作霖又爱又恨的亲情,对郭松龄亦师亦友的友情,对于凤至又敬又重的亲情,对赵一荻又喜又溺的爱情……不带着道德的天平去拍,因此大家会不由自主地看到一个真实人物,真实人物自然会令人欣赏,也会令人愤怒。但是我们都知道的一件事是,张学良这个人物的非议非常大,主要集中在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上。九一八事变,究竟是谁下令的不抵抗?蒋介石?张学良?这个问题的话语权一直在官方语境中,在官方口吻里,一直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并有电文为证,而近年来史料逐步发掘,却发现蒋介石很有可能没有发过电文,那么是谁下的令?放弃东北不抵抗是张学良下的令,可是张学良为什么下令?这和张学良把东北军调入关内、和蒋介石最一开始的告示有没有关系?和张学良自己为了保存实力的私心有没有关系?和一九三零年中原大战死亡三十万、日军趁虚而入有没有关系?很多事情不是电视剧能说得清的,更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得清的。所以我看到的是,电视剧《少帅》在一开始就埋下伏笔,文章登场,说:「日本人这是挑衅,不要理睬。」让观众耳目一新后,故事带入到张学良小时候。我想这样剪辑是有用意的,正是这句话,暗含了导演的态度。

    图片3 图片4 历史的评说由后人看,历史剧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引起大家讨论。而在《少帅》里,张黎选择的态度是各打五十大板,蒋介石有责任,张学良也有责任。虽然有人会认为这么做是贬低了张学良,另一边也有人认为这么做是在替张学良说好话,但实际上《少帅》这么做是两边不讨好。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它的局限性,抛开审查的问题,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缺憾就在于视角过去单一,格局太小。格局小带来的坏处就是难以窥探历史的本质,难以理解历史的本来面貌。因此九一八究竟真相如何,前因后果如何,在电视剧《少帅》里是难以看到的。

     少帅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