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爱萍,女。1985年毕业,曾得张娴、张洵澎、张继青等艺术家的亲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为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演员中的佼佼者。历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昆剧院党支部副书记。
五个小时,演到回生。
应该说,剧本改得不错。先是肃苑一出,由陈最良出场批驳一通伤春,初见礼教与爱情之对立;接着是游园与惊梦合为一出。然后是训女简化为杜宝训妻,老夫人训春香,矛盾逐渐迫近杜丽娘。这样,惊梦的感伤成病就很有说服力了。下半场改动最多的是盟誓一出,增加了一个在杜丽娘启发下二人同忆当年梦中情缘的情节,无伴奏,慢慢吟出当时诗句,深情款款,所以柳梦梅惊怕一句也就自然没了。这样的处理令人耳目一新而又入情入理,唯一的缺陷是给柳梦梅添了几句原本子没有的词,雅致上稍欠(为什么不请散曲专家润色一下呢)。
省昆的虽然有改动,反觉得更为本色。因为人物性格保留得比较完整,特别陈最良一角,青春版中与春香一迂一谐一道活跃气氛,是个虽则迂阔但还可爱的人物。既然可爱,就不免减弱了原来人物的迂。省昆抓住了陈的迂,如诊祟中陈的表现。严父母加上迂塾师,杜丽娘确实生活得了无意趣。
对于演员,第一次看孔爱萍的演出。没有很多经验,说不出什么行话来。只觉得她嗓子真是好,声音的表现力很强,高音低音力气使得均匀,显示出技巧的娴熟。石小梅,我喜欢听她唱,她唱得字字到位韵足,但不喜欢她的念白和笑,我觉得她的白缺乏抑扬顿挫,而笑则可怖。再用力模仿,也不如真的男声来得自然、有力。
今早又把青春版的重要段子看了一遍。虽然女主角的唱功有欠,但是两个人配戏配得很好,舞蹈胜着一筹。特别如杭那段,真有小夫妻居家过日子的美满和谐。
孔爱萍:
江苏昆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她的恩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老师,她们情同母女。张老师倾囊相授。她幸运的是:不仅仅遇上了张洵澎,她还得到了另外两位张老师的赏识,都是昆剧大家啊:张娴和张继青。三位张老师围着她,得天独厚!!她愉快激动的讲述了跟三位老师学习的情景,讲述了三位老师动人的小故事,让我们听来为老艺术家十分的感动。她讲张洵澎经常去泡酒吧,你一定感到奇怪吧!为什么?不可想象!!这里不能说,就等着你去听,揭晓这个秘密了!她动情的说了张老师在爱人去世时,把她领到饭店里教戏,其实她心里很痛苦,孔爱萍叫她不要说了,她说了一句:你来上海一趟不容易。当时孔爱萍不敢抬头,因为她眼里含着泪花。说了很多老师,我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她莞尔一笑:我很简单,没什么好说的。我始终觉得她不像是个演员,倒相是邻家的大姐姐。
唐:今天来到了,位于南京朝天宫的“江宁府学”,这里原来是科举的考场,江苏昆剧院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古典式园林建筑中。我们将对江苏昆剧院著名青年演员孔爱萍老师进行一次访谈。首先向孔爱萍老师问好!
孔:戏迷、网友朋友,你们好!
唐:孔爱萍的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昆剧艺术家张洵澎老师的学生,我还听说孔老师还和三位张老师学过戏?
孔:当时,我78年进戏校的时候,戏校邀请周传瑛的夫人张娴老师,给我开的蒙。戏校的老师也同时教,学了三年以后,学校就派我到上海戏校,跟上海戏校昆曲班的张洵澎老师学戏,毕业以后,我分到江苏昆剧院,跟张继青老师。所以我的学艺生涯特别幸运,跟三位张老师。她们三位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张娴老师是从手眼身法步基本功教我,她教我要特别注重眼睛学一个闺门旦,必须注重眼睛和脚,跟张洵澎老师学,张洵澎老师特点就是肢体语言特别讲究,她特别讲究的是出场,一到“九龙口”就要让人知道你是什么人物,绝对正确地去把握人物的塑造,张继青老师非常有特点,她用声音去塑造人物,所以这三位张老师是我的财富,给了我一个很大创作空间,创作财富!
唐:孔爱萍老师,可以说她的机遇,是非常好的,跟昆剧界三大名家学过戏,您能仔细地说一下,在戏校和张娴老师学戏的一些经历好吗?
孔:当时,张娴老师来教我们的时候,我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一招一式都是张老师扳出来的。那时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张娴老师被邀请来的时候,那时候基本都在露天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张娴老师还孜孜不倦的给我们认真的教学。到现在我还感激张娴老师对我们的培养,她教我的“定情诗”的“杨贵妃”,开蒙我就是“杨贵妃”,张老师对杨贵妃的富态、气质给我们讲解,从文学上讲解,从生活中讲解,不厌其烦慢慢地把我们引入戏曲传统,她讲解韵味儿,等于说,我们没有看过古代的人,不了解古代人又是什么样的,那么她教戏的时候,传授下来这种古代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以后,对我后面学戏,延伸下去,就好多了。张娴老师最注重眼睛的收放和人物的关系,她后面教我的《思凡》,它不属于闺门旦,它属于花旦,偏于小六旦的,这时候的手眼身法步,行当的程式。她教非常讲究,张娴老师就可以把她们分开,解释地非常非常的细,而且张娴老师从来不保守,你去请教,去问她,她都不厌其烦地去教,非常感谢,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张娴老师。
唐:孔爱萍老师扮相酷似张洵澎老师,而且在表演上也传承了张洵澎老师的特点,你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恩师张洵澎老师?
孔:好!如果张老师也在网上呢,也在听这个信息的时候呢,我借这个机会还要对张老师说:张老师,您好!记得,我小时候跟张老师学戏,那时候就感觉:哎呀,这个老师怎么这么漂亮啊?这么美丽!张老师教我的时候,我才十几岁,一直到毕业。毕业之后和她接触的少一点,因为那时刚进江苏昆剧院定位还不太稳定。业务上也有点松垮,但是,我的心情……好像有点欠罪感。我学戏,张老师给了我这么多财富。我不能去体现去展示,我觉得很内疚,对于张老师我好像有种躲避的感觉,不愿意跟老师见面。好像老师碰见了我,问我:“你最近怎么样?”我就觉得让老师太失望了,就好像一个父母花了很大精力,然后你没有给父母回报。你心里有点承受不了。说起来和张老师之间有母女感情这确实是有。在我在上海学戏的4-5年间,就在张老师家吃住,她就像我的衣食父母,什么都关心,那是在81年左右。那么我去年7月,上海华师大办了一个张洵澎,岳美缇的昆曲研修班,张洵澎闺门旦研修班,然后,我又去学了一个月,我也在张老师家吃住。她跟我说:“不要在外面住房间了,你就住在我家”。还有一件事,我非常激动,提起来,我就非常难过。就是张老师她爱人蔡叔叔过世的时候,当天晚上,我第二天早上就赶到上海去了,然后一直等到他(张的儿子)从英国赶回来,料理后事,我陪了张老师一星期,我临走的那天,张老师请我到西餐厅吃西餐,她竟然在那个时候,还在给我说戏,她把整个的悲哀压积在心里面,当我提出两个问题的时候,张老师竟然在餐厅里边做边教我,每当我想这件事的时候,我心里……就非常……非常地感激她,因为一般的人不会。她竟然在餐厅里面,还教我戏,而且我是去看去世的蔡叔叔的,又不是去学戏的,然而作为老师她时时刻刻地想把艺术传授给我,这不光是一个伟大的老师。真是我的母亲,把我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说起张老师还特别有劲,我去上海跟张老师聊,她的教学跟别人不一样,她不像传统教学的那种“严师出高徒”,她是“严”的,她相当严,可以把张老师比做一个非常好的医生,她能看出你所有的毛病,你做一遍,唱一遍,她就知道你毛病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解决这个毛病,她不是很正经地坐在那里死教,她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你一个道理,让你在舞台上如何去展现表演,张老师有个高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感染自己,你如何去感染观众呢?这话非常要听。我说,张老师,有的说,您的《牡丹亭》演起来比较‘放’,我对张老师的理解是这样的,谁知我一说出我的观点,和张老师想的是不谋而合,我非常高兴,我就认为:一个少女在十六,七岁正好是正当年的时候,她的身体,她的身心都是健康的,她肯定是“奔放”的。每个人她几乎都有双重性格。在那种封建礼教下,她有一种约束。如果没有双重性格,再叫她到花园里去,她绝对不会去,我是这样理解的。张老师在生活中,各方面,她对色彩等等很善于观察思考,改进过一段时间再到她那里去,发现她的东西又有变化了,但决不脱离“昆”字,她吸收当代的气息,她的每一次成功的塑造后面。她都在吸收,包括我们京剧的梅大师,跟着时代的变化,移步不换形,好多人都知道。张老师会泡吧嘛!呵呵,说起来真有趣,张老师带我去,她说:“你感觉泡吧怎么样?”好多人都反对,说张老师你这么个岁数,还去泡吧?“我回答:”泡吧好啊!泡吧就像昆曲一样的,雅!”张老师说:“泡吧是年轻人的事,越是年轻人的事,我们的行当越应去!”我才明白味道:“我们的行当是十六、七岁的少女,那么时代的少女是什么样的呢?”她们喜欢的什么样呢?我们要知道她们的信息,我们要汲取她们的兴趣爱好,然后,我们在舞台上展现这种气息,去吸引她们。张洵澎老师还有句话:侬来,我请侬吃歪(饭),喂高侬戏(还教你戏),我每次去,张老师都说。我说老师这样真让我感激,借这个采访,我还想说:老师,您身体健康,祝您长寿美丽。
唐:可见我们老艺术家对学生真像自己孩子一样的关爱,通过刚才说张洵澎老师泡吧的故事,真想象不出,这样的老艺术家还保持这样一颗年轻的心,其实她去泡吧,不是为了休闲,完全是为了自己心爱的昆曲艺术。她觉得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掌握当前青年观众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封闭自己,这是不行的。张老师的这种对艺术的思考是非常正确的,张洵澎老师在舞台上非常“俏丽”,她这种善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是分不开的。您再给我们说说张继青老师吧!
孔:张继青老师就在我的身边,每天上班都能见到她,进团后,我就跟她学戏,不说说她教我就是学戏,就是平时交谈,看我什么戏,给我提什么意见,这就是老师给我的财富,毕业以后,跟随张继青老师去过法国,日本,西班牙演出,最近到台湾演出。对艺术,她也在教化着我,她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我简直是非常非常的钦佩,她每一次演出从化装开始,她都是非常非常认真的,有一次,张老师教过我戏后,对我说了一句话:你今天的戏比较“生”,但是,我希望你演出100场以后,还有永远像“生”的一样。
唐:这话使我想起了著名京剧大师荀慧生说过的话:做到三分生,永像第一次。就是说不管演多少次,都要保持像第一次演出的那种新鲜感。
孔:张老师还有她的收缩特别好,她教我剧场大和剧场小,观众人多和人少,那种音量。张老师的塑造人物,她有特点,音域的特点:这个行当用什么音域,还有就是她的“静”中美,她的杜丽娘的“静”中美是非常非常美的,你看张老师演出的时候,就让你感觉那种古典美。张老师的声音,她今年已经60多了,但她的声音出来,永远十几岁,这和张老师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张老师至今为止还是天天吊嗓子。这对于我们年轻人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因为老师毕竟60多了,还天天练功,她也不是天天演出。但她天天为演出作准备,这真是大艺术家。
唐:张老师好像64岁了。
孔:对!她属虎的,64岁了,对我们的培养也好,对昆剧艺术的追求也好,真实孜孜不倦,她对每一句唱腔,每个字都非常考究。她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师,也是我们的楷模,虽然我跟张老师学的不多,但我在团里,她能给我说好多,虽然我有的戏是跟张洵澎老师学的,但她们之间的氛围非常好,没有门户之见,好像你是哪个老师教的,我就不能教你。张老师没有,借此机会,再次问三位张老师表示感谢,你们给予了我最大的财富,还有戏校的老师。所以我说,老师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我心里想:我老了以后,我也要当老师!因为前面三位老师对我那么好,我有责任把昆剧这个事业传代下去。
唐:说了半天,都在说您的老师,说说您自己吧。
孔:我其实很简单,也比较一帆风顺,这话要提起来,真有的人会笑,我78年3月考戏校,那时对戏曲啊什么的都不知道。天真浪漫的一个小孩,十几岁,然后,到戏校,昆曲也没听过,也不知道什么叫昆曲,一步一步的慢慢数。
唐:你在戏校时,打基础的戏都是一些什么戏啊?
孔:我姓孔,是孔家的后代,呵呵,一看就比较有内秀,我进学校来,老师就说:“这个是闺门旦!”我不像其他演员,几个行当可以分练的,我和大家也是一样,练基本功,形体,毯子功,唱念,乐理,文化历史啊什么的,二年半后,我就分到闺门旦,一直学习至今。毕业后,我就在昆剧院,没搞过第二职业,就中间有一段没稳定时期,到院里,没有房子什么的,当时有个诱惑,当时去拍电影,西安电影制片厂《狐缘》女一号,聊斋里的,这个戏呢,也是磨练,它也是接近古装的,所以我接了,还拍了一个电视剧《吴敬梓》,是跟王志文合作的,演员“王志文”的第一夫人,他不是有三个夫人吗?后来零零碎碎的我都没接过,那时没有住宿,只有住在家,我家在苏州,后来有宿舍楼了,我就回南京了,整个过程很简单,没有什么曲折的,领导对我比较关心,自己嘛,也很努力,很简单,但是自己爱好学习倒是真的。
唐:说一说,您创作杜丽娘的感受,我相信我们这些观众听一听,演员的感受,是受益匪浅的,说一说您心中的杜丽娘吧!
孔:杜丽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只是在现在的年代,在过去一个封建礼教的年代,我十六、七岁,是不出门的,但人都有双重性格,我刚才讲过,比如“好天气也”三个字,假如我“好天气”[范念],那个人的性格肯定很粗犷的,比如她是一个小姐,现在也有小姑娘,“妈妈,我要吃冰激凌”。那么杜丽娘也是,“好天气”[范念]那么戏曲分行当,为什么分的这么细,其实它就是按人物性格分的,比如,杜丽娘到花园里去了,走的时候,她肯定是胆怯的,进去了以后念:“进得园来……”如果生活中,偷偷的进来,跟随陪伴的人出去,但她妈妈叫她不要出去,在家复习功课或怎么样,但她这时候偷偷看了电视了,那她胆怯,她怎么办呢,语气肯定是:“妈妈,我今天……”她有点遮遮掩掩的是吧?那时的杜丽娘没有电视,她到花园去,因为她妈妈叫她在家里读书,绣花,她出去,她也是遮遮掩掩的,从声音塑造上是这种感觉。从形体上,我们要吸收。张洵澎老师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张老师她很喜欢舞蹈,什么芭蕾,冰上芭蕾啊,她都看,还有借鉴的,不知道动画片,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看?我那时不喜欢看,但有一次,我看了,我就觉得吸收了好多,它为什么那么夸张,我们的表演也是夸张,但你不可能全部都考张,杜丽娘全部都“病恹恹”的也不行,她和莺莺小姐都同是封建礼教下的,但她们有不同,她们的声音可以相同,但她们的眼神不同,我的杜丽娘。在“游园”刚出来的时候,是那个感觉:哎呀,我一个小姐,我整天这样生活,懒洋洋的出来,就是梳妆打扮,最多到学堂去,回来就是绣花,然后跟春香约好要出去,心想:是的,我要出去,但是呢,由于胆怯,不敢出去,到底心里还在斗争,完了真正出去,看到那个花园以后:“啊!这个花园这么美,竟然没有人知道,跟我杜丽娘一样,我长的这么美,就在阁楼里面。哪个知道我这个人呢?哪个知道我的心思呢?最后后半段的“遍青山”开始,就真正的体现杜丽娘她忘我了,最后很失落的“观之不足”的回家了,在家里做了一个很美丽的梦,梦醒了以后,又很伤情,忧伤的感叹。整个我发现汤显祖是伟大的,文字上就这么美,然后我们戏曲再把它体现出来,真的是很棒的。
唐:单看《游园惊梦》杜丽娘其实她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分好几个层次,在家中,她是一种郁闷的情绪,出门的时候,她是一个顾虑的情绪,到花园,看到大好的春光,触景生情。这时候,才是真正的杜丽娘自己,一下子就奔放了,联想到自己的时候,她又非常伤感,回到家中,开始做梦,在梦中,她是甜蜜的感觉,梦醒后,又是一种非常失落的感觉,这么一个短短的折子戏,包含了人物这么丰富复杂的情感,它的层次非常清楚……
孔:尤其是后面的“寻梦”,真正地展现了杜丽娘的性情,我不知道戏迷朋友可看中央11套前一段时间放了好几次我在苏州演出的《寻梦》,真正地要让杜丽娘奔放出来,我梦境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怎么怎叙述的。
唐:我听说有人对杜丽娘人物的评定老是说:要收敛,昆曲嘛,就是要收敛,要端庄,我觉得还是一切为人物,该奔放的还是要奔放。
孔:是的,每个人演杜丽娘,各自的审美不同,我认为在“寻梦”里,戏曲有很多表现手法,正因为它是综合艺术,所以各人的表演手法不一样。杜丽娘,如果是“解说剧情”型的,“解说唱词”型的,那我可以收敛一下。但如果此时此刻是在“演”杜丽娘,我就可以奔放一点,看演员是如何理解她了,我认为杜丽娘,有的时候你是“解说”的,有的时候你是“演”杜丽娘的,这样比较活跃一点,我略微地看了一点莎士比亚什么布莱西特表演体系,它是哲理也好,虚拟的也好,他它们穿插起来,不就更活跃了舞台了吗?其实我们戏曲的表演已经综合了他们超过了他们,只不过他们有理论,我们没有理论,我们现在可以拿他们的理论来评说我们的表演方法,我一开始出来“最撩人”的时候,我就可以虚拟,延续杜在“惊梦”最后感觉,然后在“那一搭”就想到小生的时候,就慢慢展开,到“是谁家少俊”,就想到我当时怎么怎么,这是真实的杜丽娘此时此地的心情,到最后高潮,“他兴兴儿……”那段,整个是忘我,忘我地宣泄,要不这样,没有层次的话,一味地去解说,我想会很枯燥,昆剧有四大特点:文学特点,音乐特点,表演特点,和唱腔特点,把表演特点综合起来,不就更完美了?
唐:中国戏曲的表演综合了斯氏和布氏的特点,它既不单单地表现人物,剧情,还有演员对人物的注释和见解。“演员,角色,旁白”三者有时结合在一块,有时又分开,很有意思,就这个问题,我们还请孔爱萍老师继续给我们说一说。
孔:我个人认为,梅氏体系是写意性的,斯氏体系是写实的,布氏体系是哲理性的。
唐:站在一边。
孔:对,站在一边,看着这个问题,而我们戏曲最高明的,它都归纳在里面了,综合在一起,所以我们中国的戏曲就伟大在这里。
唐:昆剧到今天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是戏曲的鼻祖,它有很严格的规范,这就可以说是好事,也可以说是坏事,好事是昆剧不仅是一种戏曲形式,它更是一个很高层次的典雅的文学艺术。京剧在创作上比较自由,而昆剧则不行,不是说一个本子拿来,就能谱曲,就能演,成为一个昆剧本子是不是,孔老师?
孔:昆剧在文学上很研究,因为它有格律什么的,非常讲究,有了这种本子,它还要有套曲。这几年各大剧院,也在尝试新编剧,我们96年初到北京去,汇演呢,每个剧院都有新戏,这个戏也是混合了时代节奏,不是谱曲的。他的本子拿来不能“谱”曲,只能“作”曲,通去作曲,体现昆曲的节奏,韵味儿,但它再“作”也离不开“昆”,因为昆剧的腔格在里面,通过这来谱,因为昆剧毕竟要保护,继承,它要创新,如何创新,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你要创新,一定要在你有一定的传统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没有达到学好多少传统剧目,你去创新,这恐怕会走失败的路,前两年,我把《踏伞》,在台湾演出非常轰动,包括全本《绣襦记》,那时我们请的领导,是昆剧界“继”字辈的老师,他继承的东西,功底非常全面,所以他能排出这样成功的剧目来,他叫范继信老师,我们这里还有一批“继”字辈老师在我们身边,我们是非常幸运的。
唐:您好像就是昆曲发展还写了一篇文章,您给说说。
孔:不能说是一篇文章,呵呵,我前不久看了一篇关于昆曲的文章,我就有想法。我经常会打引号,哎呀,昆曲怎么办,那我就在想了:保护谁来保护?是每个工作者在保护,这不光是我们的事,还有领导。现在中央加大了投资政府也在保护,是大家的事情,官方的事情。继承我在一个资料上查到的是:昆曲有4000多出戏,然后传传传,传到后面1000多出戏,这个跟每一年代,每代演员有关系,戏里每个行当分开来,没有多少戏,比如我花旦就传花旦的戏,到了下一代,如果这代演员比较薄弱的话,那代的戏有的就传掉了,失传了,传到今天,只有400多出戏哦!好像在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只有这些,那这个继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不继承,不学的话,就越传越少,如果要在400出戏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剧目,那就要发展它,挖掘它。挖掘原来的剧本保留在那儿,昆曲的四大特点:文学,音乐,表演,唱腔。那么其他三个特点都留在那儿,那希望我们去挖掘什么呢?挖掘它的表演,那这也不是人人都能挖掘的,那必定要有前辈老师,他们可能看的比我们多,了解地比我们多,我们可以辅助老师一起去挖掘。前提条件,必定有更多的传统功底,有的老师对有的戏看过,但她没学,他不是这个行当,但着额戏失传了,怎么办?这位老师就可以去挖掘它,他见过,那么我们要积极配合老师。创新给现代人的感觉就是背叛,我觉得原来传统的东西它过于简单,现在经过领导,老师,演员的再加工,再修饰,把它完整些,这样也是一种创新也!其实每个演员的每一出戏也在创新,他不可能按步就搬的下来,所以不要感觉创新太可怕,有的人说:“哎呀你怎么创新了?”要知道,演员要根据自身条件,时代特征进行再发展,创新并不可怕,可怕是创新以后还是不是姓“昆”?这是最可怕的。我们的资料里有很多剧本,集成里面有4-5千出戏,它剧本没有遗失,它要经过筛减,我个人有个想法,想动动笔弄一下,我的文学基础不是太好,但我希望能有戏迷也好,专业人士也好,全社会人士只要热爱昆曲的,热爱吸取的人士都投入到我们这个工作当中来!增加我们的剧目,增加我们的演出剧目,舞台本。
唐:如果有人来做,这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您除了《牡丹亭》还在昆剧舞台上上演了什么剧目啊?
孔:有《牡丹亭》、《玉簪记》、《百花赠剑》、《断桥》、《长生殿》我还演过……我进团的时候,“继”字辈老师快退休了,要完整地传给我们这代人,是什么戏呢?是《风筝误》,李渔写的,按正常来说,我应该去演好小姐,然后我们的领导吴继静老师就说:“哎!你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戏路子不宽。”我说:“我也应该演的,不是不能演,我也是双重性格,呵呵,我也可以演好。”他说:“哎!你《百花赠剑》都能演,后面见海俊和前面截然不同的,刀马的感觉,镖劲很足,哎,你还是有点力度的。”我说:“你们老给我演那种杜丽娘式的角色,肯定对我的感觉就是病歪歪的行当。”然后,丑小姐他们都不太愿意演,都想演花旦。后来,吴继静老师就说:“你演不演?”好多人都劝我不要演,会把你的形象演坏的。但是我又考虑,我要证实我一下如果不接的话,这个戏我们这代就不传了,因为没人演丑小姐,后来,我就接了,我就对吴继静说:“吴老师,成功的话就演出,不成功的话,就当作排排,锻炼锻炼!”后来,我演了,我的处理跟其他人不一样,我写了个人物分析:其实这个丑小姐,她不是可恶的丑小姐,是一个可爱的丑小姐,正因为她没有文化,和好小姐的反差。从美学角度上,任何一个人物都是美的,可爱的,演完之后,别人说:“总感觉你不顺。”我说:“你们老看我杜丽娘的形象,你把我忘掉就行了。”呵呵,后来到台湾,我们就演了这个戏的片段。第二次再去,台湾观众就要求演全剧,就演红了。回来后,好多老师跟我讲:“孔爱萍你闺门旦没演红,《风筝误》把你演红了!”因为有好多老师演出剧目重叠嘛,所以在台湾什么《牡丹亭》、《长生殿》、《琴挑》好多我都没演过,我演的就是他们没看过的《渔家乐》“藏舟”,《幽闺记》“踏伞”,《风筝误》、《下山》也演过。我演《下山》,我往小六旦上面靠,岁数演的再小一点,因为如果演正旦,我说我能演,但没有舒服感,我演年龄小一点可以,如果演年龄大一点,可能音域方面不行,就是音宽限制。如果不是音宽,我上次和张继青老师老师学《剪发·卖发》因为在戏校里学过,学这个戏的目的是想使自己的音色宽一点,张老师说不合适,唯一的不合适,就是扮相不合适,我的脸型瘦小,瓜子脸,如果要演的话,我相信我能演好,但现在我们有分工的啦,我想我有机会也会把正旦这些演一演,展示一下。
唐:昆剧界对行当分的还是比较清的,要根据气质等等综合来定。
孔:我们那时在戏校学七年行当,要不怎么说隔行如隔山,有时候看电视上的戏啊,舞台上的戏,很多的演员都在尝试其他行当,这是一种好事,包括我自己,我呢,就是把闺门旦、花旦的行当借鉴到其他的行当,按我这个行当来进行角色分析。但我有时候就看不习惯的是,比如我是演花旦的,我要去演正旦或丑小姐。我如果一味地去追求她们行当的程式和表演,这样其实恰恰相反你把这个人物演坏了,你如果把你那个行当怎么去借鉴于其他行当来演这个角色。我举个例子,其实她诗歌很好的大正旦,也就是京剧里的大青衣,她也要去学花旦。你让她一个端庄不动去体现那种肢体语言也好,活泼的一面也好,这样肯定受制,就会把自己的艺术的总分往下降。如果你按自己的行当得以借鉴……张继青老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她从杜丽娘到崔氏,是截然不同,所以我讲,演员跨行当,必须要经过研究。如果你不把自己的行当牢固住,而在舞台上显得混杂。戏曲艺术那么伟大,结果一看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这代演员任重道远,如果你不好好研究这些问题,这样你怎么往下传,那戏曲就完了,真的!
唐:我们的昆剧要向好的艺术借鉴,我听说张洵澎老师也向世界上的其他艺术互相学习,到芭蕾舞学校去教学,这也是“跨行当”啊!请您说一说。
孔:是的,那时我到上海戏校进修的时候,张老师就到上海芭蕾舞学校去教学。她教的就是戏曲的眼神和韵味儿。同时,张老师又从芭蕾中汲取好的东西到我们戏曲中来。比如她在《佳期》里,红娘就运用了芭蕾的手势,肩膀,眼神,手形都吸取了芭蕾。张老师还有段时间去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给他们的演员训练中国戏曲的眼神,芭蕾演员的眼神是看地板的。他就知道看地板头心给观众,自从我们东方艺术传过去,他们好多都用眼神了,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艺术是相通的。张老师的肢体语言是受什么启发的呢?印象中,张老师好像对我说过,她是看刀美兰,是傣族舞蹈家,看过来,哎呀,太美了,一定要把她的肢体语言运用借鉴到我们戏曲中来。
唐:张老师确实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孔老师在其受益下,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天她虽然没有过多的谈自己,但可以看出孔爱萍老师是个很有思想,对艺术很有见地的演员,在最后,代表所有的朋友向孔爱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孔:谢谢大家,希望你们喜欢昆曲,喜欢戏曲,今后,我们多加联系好吗?
1997年2月7日,农历丁丑年正月初一日:1997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1997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晚会戏曲、曲艺类节目有:
19.评弹《翠竹吟》(程桂兰)
20.昆曲《牡丹亭·游园》(孔爱萍,杨凤一,钱熠,罗艳,张志红)
21.沪剧《罗汉钱》选段(马莉莉)
2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杨俊)
23.汉剧《苏三起解》选段(邱玲)
24.川剧技巧表演(贵州遵义川剧团表演)
梨园新声
31.京剧《对花枪》选段(袁慧琴)
32.京剧《天女散花》选段(史敏)
33.京剧《花田错》选段(管波)
34.京剧《锁麟囊》选段(刘桂娟)
53.交响京剧《青松赞》(于魁智)
2002年2月12日,农历壬午年正月初一日:200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2002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晚会戏曲、曲艺类节目
有:
2.京剧《咏梅》(史敏)
23.曲艺联唱《风雨归舟》
京韵大鼓(冯欣蕊)
天津时调(刘渤扬)
梅花大鼓(王哲)
单弦(陈宝萍)
25.昆曲《长生殿》选段(魏春荣,倪泓,罗艳,孔爱萍,王芳)
26.苏州评弹《寄扬州韩绰判官》(黄霞芬)
国艺精粹
34.京剧《吕布与貂蝉》选段(李宏图,郭伟)
35.《霸王情》(刘魁魁、黄华演唱,尹德锦表演)
36.《中华词联》(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
37.京剧《江姐》选段(张火丁)
春节晚会
2006年1月29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2006年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播出
“和谐家园——文化部2006年春节电视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晚会以“荟萃名家与精品,奉献艺术与美好”为宗旨的,具有主流的倾问,国家级的规格。其鲜明的主题、深遂的文化内涵、高雅的艺术品位对引导广大观众的欣赏走向、提高审美情趣和净化文艺舞台,起着其他任何晚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晚会戏曲、曲艺类节目有:
昆曲新唱《明月几时有》(杨凤一,史红梅,沈昳丽,张志红,孔爱萍,王芳)
戏曲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
1.越剧《相送》(吴凤花,陈飞)
2.黄梅戏《相会》(韩再芬,马自俊)
3.京剧《化蝶》(于魁智,李胜素)
独奏音乐会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19时30分:“兰苑管韵”中国昆曲潘中琦笙独奏音乐会举行
“兰苑管韵”中国昆曲潘中琦笙独奏音乐会在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院举行,这是江苏省昆剧院在全国昆剧界的首创。
演奏曲目:
《惊变》(昆曲)
《凤凰展翅》
《骑竹马》
《山坡羊》(昆曲)
《花儿遍地开》
学生合奏《瑶族舞曲》
《阿细欢歌》
《思凡》(昆曲)
《洪湖人民的心愿》
《生旦净末丑》(昆曲互动)
特邀演员出演:石小梅、柯军、孔爱萍、李鸿良、赵于涛。
2007年3月2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十三日,晚:江苏省政协昆评室举办2007新春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为丰富元宵节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江苏省政协昆评室举办了昆曲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
演出中,来自江苏省昆剧院的孔爱萍、李鸿良、龚隐雷、钱振荣、程敏、徐云秀等,奉献了昆曲经典折子戏《占花魁·湖楼》、《牡丹亭·寻梦》、《幽闺记·踏伞》、《狮吼记·跪池》等。
2007年11月14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初五日,19时30分: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2007年11月14日演出
本日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行多剧种折子戏专场——昆曲专场,为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十周年汇报演出的一场,北方昆曲剧院组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