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是一部喜剧爱情电影,讲述了时尚杂志小编辑程羽蒙筹办了几个月的意大利托斯卡纳之行被主编无情改成了尼泊尔旅行团的故事。程羽蒙只好和一群大妈组成的“大姐团”、没礼貌的富二代王灿、失恋的职场新人李热血一起开启了尼泊尔之行。
程羽蒙被要求完成一个关于幸福的稿子,但她却写不出来,而她的团友们也各自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是富二代王灿,总是做一些令人生厌的事情。随着旅行的深入,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但在经历了许多遭遇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缓解。
在旅行结束前的最后一天,王灿邀请程羽蒙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滑翔。在等待风起的时候,程羽蒙的内心终于得到了平静。
本片改编自鲍鲸鲸的小说《游记,或是指南》,片名来自于小说中滑翔教练的话。
我现在评价一部电影只有两个标准,好看或者不好看。那么这部电影我只能说,非常不好看。
主打小清新治愈系,看了半天,不知道治愈了什么。情节一篇松散,根本串不起来,讲故事技术极低,可能跟原著就是游记有关,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至于故事简介只能说,在尼泊尔荡涤心灵的故事。
可是这是荡涤心灵么?整部电影只有刘孜那几句话句句珠玑,几句话就把整个电影的本质说出来了:程羽蒙,我提醒你啊,我安排你去尼泊尔,这就是一个工作,你别给我犯那种俗炮小白领常犯的烂毛病。尼泊尔我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是特差吧?人民生活特贫困是吧?但奇了怪了他们生活的还特幸福,眼神特清透,笑容特淳朴,顿时衬的你心怀邪念了是不是?你开始怀疑自己干的这些事儿特别没意义了是吧?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是吧?哼,出一次国,去一次什么越南老挝柬埔寨,回来以后就不好好说人话,动不动就抱怨北京空气差物价高,人心复杂眼神肮脏。出去前偷鸡摸狗的事儿没少干,回来以后开始天天吃斋念经,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的,这种人我见多了,真不多你一个!别觉得去趟尼泊尔你就能琢磨出来什么,出世入世这事儿,你以为那么简单哪?出去演演游客,在村儿里体验一下生活,拜个佛留个影儿,就顿悟了?那我是不是扎在雍和宫里磕半年头,还能成活佛呢?要真瞧不起现在的生活,就留那儿别回来。要是还得回来过日子,趁早别给自己上这种套。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要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装逼,自己活的假,别人看着累,听明白了么?
完了嘛。这才是正常人的人生观嘛。明明编剧清楚地知道人生真理,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内心深处的矫情。
矫情在何处?女主角整个片子各种委屈拧巴,我就在想,你拍这些委屈干什么呢?说到底无非是几个策划因为客户白做了,因为出生在小康家庭没法过土豪生活了,这尼玛就委屈了?做策划白做了10个里面不得9个?你小康家庭就不错了,还想着土豪这什么心态?求观众感同身受不是这么来的吧,反正我唯一感觉就是真尼玛矫情啊。
说白了还是许多文艺女青年的通病,生活中任何琐事都是矫出一情,都能跟倪妮似的又哭又闹,作的不行。整天觉得自己独一无二,跟天斗,跟地斗,跟世界斗,反正生下来不是土豪就是世界亏欠你的,只有你的奋斗最有价值,其他人都是凡夫俗子。其实就一句话,为啥我生下来不是土豪,劳资就应该过着私人飞机来去,在北欧木屋里写诗做木匠的生活,是么?
原以为还有个爱情故事,但是没有。当然了,编剧肯定觉得不落俗套,最后高富帅井柏然悄然离去,倪妮不知经历了什么仿佛心灵得到了荡涤,编剧肯定心怀得意,多文艺的结局。姑娘你是在拍电影,拍电影不是生活,可可西里你可以追求真实性是因为我们对于那些残酷一无所知,这种都市片你这不是自寻死路么?旅个游上个班的生活谁没经历过,你自己写游记就罢了,拍成电影让大家感同身受,然后跟倪妮一样心灵得到荡涤,明天上班就神清气爽了?
最后莫名其妙两人等着风来,然后出现了首席赞助商红牛的大幅降落伞广告,瞬间有一种奥运会的违和感。好吧,这也不容易,至少植入做的不错,值得鼓励。
还有值得鼓励的是,电影本身虽然非常不好看,非常不吸引人,但是至少不是来圈钱的,至少是满有诚意的一封文艺女青年的自白书,只是,对于不矫情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真是一篇失败的自白书。
另有一位看过的朋友对电影的评价是,哭不出来,笑不出来,也骂不出来。额,我是骂出来了,其实更多的是,我只是在吐槽我认识过的某些人而已。文艺女青年最应该做的是去看看搬砖农民,看看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你出生小康家庭吃穿不愁,已经可以拜佛了,全世界奋斗的人多的去了,也不是你一个人奋斗最有价值。人生最重要是活的开心,整天拧巴矫情作着自己过日子仿佛与全世界为敌,年纪大了只能追悔莫及。
刘孜那位观点犀利霸气的主编,才是你们应该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