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春梦

天堂春梦

120

    2.0

    • 主演:蓝马上官云珠石羽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天堂春梦

    电影《天堂春梦》是一部抗战背景下的成功之作。影片讲述了建筑工程师丁建华和妻子漱兰在战争结束后回到上海,暂时寄居在远亲龚某家中的故事。

    龚某曾是一名包领班,在沦陷期间靠着物质资敌而致富。战争结束后,他用五百根金条买下了“地下事情者”的身份,从而逍遥法外。丁建华的妻子漱兰即将临盆,但他们却找不到工作和住房。

    不久之后,漱兰生下了一个男孩,但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决定将孩子送到孤儿院。龚某因为没有后代,愿意收养这个孩子。然而,龚某的妻子对孩子虐待,漱兰无法忍受,于是将孩子带回了自己身边。

    丁建华和妻子搬离了龚某的家,寄居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下。一天,丁建华发现这座建筑正是他当年设计和建造的。他登上建筑的顶端,感慨自己作为建筑师竟然无处安身,内心充满了悲愤。

    就在此时,楼下传来喧哗声,原来是警察在驱赶漱兰。丁建华气愤到失足坠楼,众人赶来救援时,他已经奄奄一息。警察拾起他掉落的皮包,看到了他的建筑工程师证件,大家都摇头叹息。

    抗战胜利了,以为中国人的好日子要来了。原来日子还是一样的糟糕…

    故事主要讲述龚先生和丁先生两家人。
    龚先生出身微寒,本来只是租住丁先生的房子,但是靠着给日本人做生意盖房子,发家致富,成为了上海的体面人物。丁先生本是小康之家,抗战去了后方,可惜回到上海却没有多少达官贵友,两袖清风,到剧终都是个寄人篱下的失业人士。


    龚先生是十分的实用主义,就算丁先生已毫无用处,但在他面前还是会十分尊重地说话,丑人就让他那神经质的太太充当,正好。最后孩子的事上,他也知道这个孩子总比什么叫花子的孩子好,所以千方百计,都要得到丁先生的孩子。
    丁先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建筑师,但最终就算把孩子拱手送人他都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或许他不想孩子从小生活在贫穷之家,上不起学,出不了头吧。但是马死可以落地行,就算此时的上海萧条得再也不需要建筑师盖房子,那也可以去做些体力的粗活。为什么他就不去呢?

    此处打破了我作为天真少女的一点迷思:原来男人有才,是不足够的,他还必须懂得处世,否则怀才不遇,但始终选择抱才离地,那苦了的就只有女人自己。


    那时的上海,也不是一般人可以生存的。钱也不值钱,丁先生去医院问生产的价钱时,一晚两万,一晚五万,一晚十二万,价格日日不同,而且还要一付就十天半月,试问普通人谁有这个钱?这时的社会通货膨胀,使大众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富人当然随时可以拿出金条和美金,而且政府腐败成性,什么关系拿钱都可以打通,富人就更加可以横着走。龚先生想摆脱汉奸嫌疑,本想靠来自后方的丁先生帮忙疏通,结果还是靠一个交际花打通的关系——电影又狠狠地嘲讽了一把官场腐败。
    丁先生和太太看着窗边的蜗牛,感叹羡慕起它来,起码它到哪都有一个小小的家,总比他们无处为家来得强。

    此处又打破了我作为小城镇孩子的一点迷思:城镇孩子来到大城市,发现大城市里的孩子视野宽,人脉广,资源丰富,起点高到不知哪去了。原来这是盛世时候才有的光景。如果在萧条年代,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对于普通百姓,根本入不敷出,本领再高,也不一定有用武之地。还不如回到农村,灯红酒绿虽没有,但起码地是广的,菜是可以从地里长的。所以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孩子,在这个世界,并非毫无优势,最起码你的适应力强,生存力顽强。


    电影开头,丁氏夫妇对抗战胜利生活的美梦,最后被摔得粉碎。而这也让人感到了真实。如果不是片头出现青天白日,我还真怀疑这部电影是不是延安拍的——日子苦得连亲生孩子都可以卖给别人,那饿死些人,斗死些人,对比起来,又是多大的罪恶呢?

    最后,再说一点脑洞少女的自白:愿得一人心,在战争年代,也可以摆个小档摊,过着小日子。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感觉:就算战争结束了,也不见得日子就苦到了头,还是再谋划谋划自己的春秋大梦吧。

     天堂春梦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