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1937》是一部剧情丰富、动作精彩的电视剧。故事发生在抗战前夕,主人公郑树森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狱卒。他在狱中结识了江湖大佬庞德,从而被迫卷入了江湖仇杀的阴谋之中。
为了生存,郑树森和他的几个小兄弟在庞德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上海滩帮派中的一股力量。故事中,郑树森、庞德和虞中和之间的恩怨情仇交织在一起,最终将郑树森塑造成一个崭露头角的江湖大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开始进攻上海,对抗日组织进行追杀。面对民族大义,庞德、郑树森和他的兄弟们选择舍小我为大我,投身于民族救亡的洪流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一段历史传奇。
《刀锋1937》通过精彩的剧情和动作场面,展现了上海滩帮派的兴衰和抗日斗争的艰辛。孙红雷、寇世勋和钱勇夫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也为剧集增添了不少看点。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不仅可以感受到剧情的扣人心弦,还可以对抗战时期的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花了1又3/4天将这部48集的电视剧一气呵成。当大幕落下,我怅然若失。在漆黑的夜里,想起剧中死去的每一个可爱可憎之人,竟然鼻子一酸就掉下泪来。
在观影过程中,最常做的事情,除了抹眼泪,就是因为某场戏大气都不能喘一口,然后扭头与身边人目光相对,慨叹说:这个编剧太牛了。戏剧的张力,饱涨的情绪被他随意挥洒,让观者目不暇给。
那些因为失去、孤寂产生的刻骨的恨;那些因因缘、错失产生的隐忍的爱;那些乱世中无法逃脱的命运般的相聚和死别;那些相互交织的残暴冷漠和热血理想……总结下来,这部剧开头是带点黑色幽默的黑帮剧,在中途因为黄旭初的出现,急转向悲情的英雄主义抗日情怀。有爱情,有仇恨、有忠义、有节烈、有民族大义,有儿女情长。似乎再也想不起任何一部电视剧,能够囊括着所有的情绪和情节。
看了几篇评论,也有对编剧的批评。当然,我承认剧中确有败笔。例如,那段庞德、乔乔和郑树森的三角爱情主戏显得有些拖泥带水,不够出彩;加之叶童模仿30年代上海滩美女做派的表演,对今日之观众陌生且怪异,缺乏打动人心的说服力,所以略显拖沓和苍白。
另外剧情行至结尾,从区十四的行凶开始,主要配角人物的行为开始有了斧凿之痕。所有的意外和纷乱都由那该死的日本人一手谋划,也有点过了。
然而,瑕不掩瑜。除爱情戏之外,编剧几乎达到了所有情感戏的极致。整篇剧中常有光芒四射的段落让人啧啧称叹。
例如生命中相互依偎完全坦诚的亲情。“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郑树森在误入江湖之前,和身边的几个可爱可笑可亲的小人物结拜成为兄弟,和一个农村来的莽撞媳妇、给自己起名叫曹操的小家伙成了家人。从此,他的世界里有了家,有了可以为止付出生命的亲人。也许只是因为一个馒头,只是因为一场施救,只是因为能吃上一碗饭,简单的感激和信赖,成为他们彼此托付性命的开始。
例如残酷无情的乱世中变换莫测的兄弟情谊。庞德和郑树森有着迥然不同的起点和人生,然后,当庞德将郑树森纳入自己的计划之后,他们就不断改变的对方的人生。所有的轨迹,开始向一个谁也有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他们彼此有塑造和施救的恩情,有杀害对方亲人的仇恨,有猜忌,也有兄弟的忠义。正如虞家茵剧中一句经典台词:“江湖就是踩着别人的尸骨向上走。薛宝钗是踩着黛玉的尸骨走上来的,袭人是踩着晴雯的尸骨走上来的,女人尚且如此,何况男人。”
在纷乱的江湖里,必须依靠兄弟才能生存,必须背叛兄弟才能雄起。谁都知道这种潜规则,所以,那始终不变的忠贞、以及无条件的信任,才显得如此可贵。
最后,必须要说黄旭初。
这个共产党员被塑造成了一个完人,但是绝不会让人讨厌。他继庞德之后,再次塑造了郑树森的人格。他儒雅却坚定,他爱家却甘愿为千千万万个家牺牲自己。尽管他的戏份不多,却场场重若千斤。尤其死囚牢房诀别一场,他的慷慨陈词让人看得到他身上奔腾的热血,他给郑树森的热情拥抱让人了解了同志之间的灼热温度。他说过的那些话,被郑树森背诵了七七四十九遍,甚至成为郑树森老爹死前的遗言。他在刑场上被割掉舌头时含着满口鲜血,却热切的望着郑树森,用力张开双臂。所以,郑树森虽然并不能完全听懂他的话,但却能背的一字不差,继承他的家国念想,感受他的正直和温度,秉持他对国家的忠义,把他认定为自己的兄弟。
所有的爱恨情仇,在民族大义之前,都可以放下,都可以携手;所有的生死离别,在民族大义之前,都可以相视而笑,都将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