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密特

关于施密特

285

    8.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关于施密特

    《关于施密特》是一部令人感动的电影,讲述了66岁的施密特先生在退休失业后的无聊生活。他每天都过着相同的日子,只有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陪伴着他。然而,施密特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他赞助了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开始给他写信。

    然而,妻子的突然离世让施密特的生活变得更加冷清。他开始怀念起那个乏味的女人,但在整理妻子的衣柜时,他却发现了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这一发现让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曾经生活过的许多地方,追忆过往的点点滴滴。

    在旅途中,施密特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包括与一位有夫之妇的激吻。这些经历让他慢慢原谅了妻子,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对女儿的婚姻感到担忧,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改变一切。

    然而,施密特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他在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生活和困惑。最终,当施密特参加女儿的婚礼并回到家时,他意外地收到了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童真的图画,施密特感动得泪如泉涌。

    《关于施密特》通过施密特先生的故事,向观众传递了关于人生和家庭的深刻思考。这部电影温暖而感人,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心的方向》是很久以前看的电影了,当时看的时候就疑惑,一部电影没有美女没有帅哥没有动人的爱情故事,竟然只有以白发老头撑起整部电影,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在疯狂的史密特先生颤抖着流着泪水读着非洲小朋友的来信中结束。很普通的一个电影,老了,退休了,老伴挂了,女儿出嫁了,最后找到个寄托。我一直很为斯密特先生担心,看电影的过程一直很压抑。我是一个严肃的人,即便是片中搞笑频繁,我也觉得沉重。我还是一个敏感的人,我担心有一天我会不会也遇到类似斯密特先生的遭遇,而我没他老人家的活力与幽默。
     
     一部电影就这样搁置了,直到约一年后我误打误撞的看到一句话:所谓哲学,就是练习如何死亡。那个片刻我突然记忆起了这部电影。也许,冥冥之中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接触到了这句话。

     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练习死亡了吗?
     上小学时就知道长大后一定要上大学才行。为什么上大学?当你看到铺天盖地的宣讲会信息你就会知道,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而那些读研的人,是为了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初入职场的我进入一家制造型企业,在轰鸣机器旁边的是一个个稚嫩的脸庞,随意找几个人聊天,当知道你是大学生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学生一年不到就可以转正成为干部了,工资高!无言,辛苦四年换来的学历,仅仅值两千多块,还换来无数羡慕的目光。如果仅是这个现象还可以理解,但另一种现象却可怕,同是大学生的一联系认为都大学还不如下海,如果不是因为读大学可以找个稳定的工作,他是根本不会读的。不说大学教育的失败,这一切也许就是一个隐喻——你要学会生存。
     我们终期一生都在学习生存,但是很少人学习死亡。于是,就有了无数个“斯密特”先生,更有甚者不知道死亡,这里不是说他们不知道死亡,而是他们根本不去想死亡意味着什么。
     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发明了“忧惧”(Angst)这个词来形容每当我们面对自身的“不存在”的可能性時(例如,当我们反思最终的死亡时),就会有一种自然的“生存性反应”,它包含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恐惧。为了逃避这种威胁。我们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沉浸在“存在”中,假装“不存在”不在场。所以,我们从事业余爱好,看电视,成为热情的FANs,甚至成为学者是自己沉浸在书本里。斯密特先生很不幸,生命的偶然让他被“存在”挤出来了,遭遇了“不存在”。
     高中语文课上学过一篇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后有一个假如我失明三天的话题,老师让我们发表意见。很多同学非常不严肃,于是老师就改了一下,永远失明。原来很多嬉笑的同学突然之间变的严肃起来,气氛顿时凝重起来。一次在《大学生》杂志中,看到关于子尤的介绍,顿时被感动起来,面对绝症,他的坦然与乐观深深打动了周围的人。更多时候,类似的“不存在”偶然出现在你的生活之中,悄悄叩问你的心灵。
     
     大地震之后参加了一次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师在最后要每个人想一个问题:你能活多少岁?她解释到估计自己能活多少岁的意义不在于自己能活多少岁,更大的意义在于把你从“存在”中提出来,让你在惊讶中一瞥“不存在”,从而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
     
     练习死亡,哲学太艰深浓缩,我想换一种做法,也许个人成长会更好听一些。

     关于施密特剧照-图片

     关于施密特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