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室儿女

妻室儿女

192

    6.0

     影评-分集剧情

     正序

    妻室儿女

    《妻室儿女》是根据著名作家叶广芩的同名长篇小说《采桑子》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故事讲述了北平城里满清皇室宗亲金载源一家在中国百年历史中的家族沉浮。全景式地再现了钟鸣鼎食的皇族世家在时代狂风雨中衰微没落的经历,展现了金家十四个子女在历史大潮中对抗命运的选择、挣扎和抵抗。

    该剧巧妙地将中国近代百年的风云变幻浓缩其中,体现了曾经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在时代大潮中裹挟前行的庞大心态。从中折射出中国社会一百年来的巨大变迁和沧桑历程,回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风云际会中的传承、断裂和嬗变。

    剧中以一场名媛义演为序幕,拉开了故事的帷幕。金家长女舜锦热爱京剧艺术,却被迫嫁入土匪身世的警察署长家。在名媛义演中,舜锦结识了会拉胡琴的董戈,并在义演上技压群魁,名震京城。然而,两人的绯闻却被小报报道,董戈被迫离开,舜锦则嫁给了署长儿子,最终抑郁离世。

    金家的二、三、四个子女同时爱上了小明星黄四咪,为了追求她们,三人竞相炫耀排场,甚至偷卖家中的古玩。然而,事情败露后,三兄弟相互检举,最终导致老二自杀。在文革中,他们被迫相互咬扯,导致关系破裂。

    金家的五个女儿舜镅爱上了金家政敌之子沈端方,为了追求自由的婚姻,舜镅被逐出家门,成为金载源无法抹去的痛苦。四女舜镡和建筑世家之子廖世基相爱,计划一起出国学习建筑。然而,他们遭到日本人的阻挠,廖父悲愤离世,舜镡孤身远赴德国。当舜镡回国时,廖世基已经结婚生子,两人在世事变迁中感慨万千。

    五女舜铃嫁给了金太祖的后代完占泰,生活富饶但无聊。舜铃通过与解放军连长王存的接触,最终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成为家族中第一个提出离婚的人。

    金载源的六子舜针早夭,父亲常常带着七女丫丫去看望宫廷成衣谢子安的遗孀谢娘。父亲对丫丫无比关爱,但母亲坚决拆除了金载源的自由天地。

    年轻的舜铻逃往台湾,成为百姓党军统显赫一时的人物。他杀害了共产党员的三妹,抢走了七女的未婚妻。如今他回国,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波澜。

    金载源当年藏匿的锦盒中竟然是十三个子女早年的胎发,每个人对这个神秘的锦盒都有各自的期望。然而,打开锦盒后,众人才发现其中蕴藏着金载源长久以来的父爱。

    八年前住大学宿舍的时候,在广播中听到中央台“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选播——叶广芩的《梦也何曾到谢桥》。悠悠往事,淡淡惆怅,那遥远得褪了色的京城故事,久久萦绕在我心头。我于是开始疯狂寻找《梦也》的出处,找到《采桑子》,才知道这萦绕心头的不仅仅是一篇宅门格格的童年回忆,而是它背后一段波澜壮阔的家族兴衰史。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叶广芩借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为题,将每一句演绎成一段凄美的故事,期间穿插着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动荡年代中个人命运的深深叹息。

    我从北京图书大厦邮购了《采桑子》,如获至宝,收藏至今。想象着某一天有人将她搬上银幕或荧屏,感动更多的人。

    N年后,这想象的前半部分成为了现实,由《采桑子》改编的电视剧在某些地方台播出,而我只看了几集就看不下去了。

    电视剧的创作者,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有意降低了原著的艺术水准。不仅在台词方面毫无艺术性可言,还对剧名和篇名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改编:偏偏在“采桑子”后面加上“妻室儿女”四个字,给人感觉像是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同时将小说前八篇八句词的标题,以及最后一篇的标题“曲罢一声长叹”,分别改为:“我的大姐”、“二哥之死”、“二姐私奔”、“七妹和舅姨奶奶”、“四姐的如歌往事”、“五哥的要饭碗”、“五姐夫”、“父亲的茅屋藏娇”、“七哥的恩怨”。神啊,杀了我吧!

    此外,该剧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有失水准,大多数演员只是做戏、走过场,而不是在刻画人物。尤其扮演“五哥”的演员,形象气质与原著大相径庭,放浪形骸的宅门公子,绝不该是一副市井地痞相的。还有化妆方面,“四姐旧友廖世基”的老年妆,只能用“愁煞人”来形容。

    这些年,粗制滥造的电视剧见过不少,动动拇指,换个频道也就算了。但一想到珍爱多年的小说被如此糟蹋,免不了会隐隐心痛。

     妻室儿女剧照-图片

     妻室儿女用户评论-观点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